26考研流程与考研技巧分享是今天带给大家的内容,结合自身初试成绩、本科院校背景、专业兴趣等因素,合理定位可调剂的院校和专业范围,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文章,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一、了解考研常识
1. 考研流程与时间线
关键时间节点:9月预报名,10月正式报名,12月打印准考证,12月下旬初试,次年2月查分,3-4月复试/调剂。
考试科目: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 专业课(1-2门),部分专业考数学(如理工类、经济类)。
政治:
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16分,形势与政策16分
英语:
完型填空10分,阅读理解40分,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考研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英语一难度大于英语二。
数学:
理工类(数学一、数学二),经济类(数学三)
数学一:高数60%、线性代数20%、概率统计20%
数学二:高数80%、线性代数20%
数学三:高数60%、线性代数20%、概率统计20%
专业课: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分数线分类:国家线(分A区/B区)、院校自划线(如34所985高校)。
2. 区分学硕与专硕
学硕:侧重学术研究,可直博,学制3年,部分专业考英语一。
专硕:侧重实践应用,学制2-3年(如MBA、法硕),部分专业考英语二。
3. 其他关键概念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全日制脱产学习,非全适合在职考生,但需确认目标院校是否提供非全招生。
调剂规则:初试过国家线但未达一志愿复试线可申请调剂,需提前关注调剂信息。
二、明确考研目标
1. 确定专业方向
本专业考研:优先选择本专业或相近方向(如经济学跨考金融),降低复习难度。
跨专业考研:结合兴趣与就业前景(如文科转法律、新传),注意目标专业是否限制跨考(如临床医学)。
2. 择校策略
四维度评估:
学校层次(985/211/双一流/双非);
专业排名(参考第四轮学科评估);
地理位置(实习资源、就业认可度);
竞争难度(报录比、复试线、复录比)。
信息渠道:
择校需要关注的指标:
①学校专业的实力和就业情况
②)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
③近5-10年复试分数线、单科线
④复录比(考研复试人数:拟录取人数)
⑤是否歧视(包括歧视本科、外校,双非同学尤其注意)
⑥考研科目(是否考数学、数一数二还是数三、英一还是英二、专业课难度)
⑦考研初试:专业课大纲
⑧考研复试:专业课复试大纲(复试笔试面试专业课复习依据)专业课复试方案(复试具体环节、组成比例等)
3. 制定个性化计划
分阶段目标:3-6月基础阶段,7-9月强化阶段,10-12月冲刺阶段。
每日时间分配:前期4-6小时(兼顾本科课程),暑假后8-10小时。
三、打好英语基础
1. 词汇与长难句
单词背诵:每日100-150词,循环复习至考前。
长难句突破:每日精析3-5句真题句子。
2. 真题精练(以英语一/二为例)
阅读:主攻2001-2020年真题,逐篇翻译+分析错题,总结出题逻辑(如例证题、主旨题)。
作文:10月起整理模板(小作文10类书信+大作文三段式框架),避免套用万能模板。
3. 避坑提醒
无需额外刷模拟题,真题足够;
完型填空性价比低,可后期突击。
四、打好专业课基础
一轮复习:通读教材,划重点,制作思维导图。
二轮强化:结合真题标记高频考点,背诵核心概念。
跨考生专项:补修基础课,联系学长学姐划重点。
五、提高绩点
1. 本科课程策略
重点科目:优先保证与考研专业课相关的课程高分(如考计算机重视《数据结构》成绩)。
课堂互动:多提问、参与小组作业,给老师留下积极印象,毕竟平时分也很重要!
2. 科研与竞赛
论文发表:联系导师参与课题,尝试发表普刊。
竞赛加分: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即使未获奖也可写入简历。
3. 复试隐形优势
高绩点体现学习能力,奖学金(如国家励志奖学金)证明综合素质;
科研经历是复试加分项,尤其是理工科考生。
以上就是26考研流程与考研技巧分享内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常识与技巧,欢迎咨询启航考研辅导机构。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