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考研,听起来像是一场“边打仗边补课”的挑战,对于多数已经投身职场的朋友来说,既要维持日常工作的节奏,又要抽时间刷题、看书、参加培训,精力、时间、耐力都被迫拉满。有人坚持到最后收获硕士录取通知书,也有人中途被现实击退,无奈放弃。
那么,在职考研究竟该怎么备考?有没有一套实用、可行、不脱离现实的攻略?
一、确定目标:别让“模糊”耗光你的精力
在职考研,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生备考,目标不清很容易导致时间精力浪费。你需要一开始就明确:
考什么专业? 是跨专业?还是继续深造本专业?这决定你是否要从头学起。
考哪个学校? 是本地方便上课的高校,还是全国985高校?目标不同,难度完全不一样。
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适合不脱产的人,全日制则需要调档、可能离职。
确定以上三点之后,你才能制定符合自己现实情况的备考计划。
二、规划时间:别幻想“下班之后就是黄金时间”
在职备考最大的问题是——时间太碎,太不规律。很多人在考前幻想自己每天能看书两小时、周末爆肝八小时,结果现实却是加班、聚会、家庭琐事频繁打断。
实用建议:
早起学习:早晨的时间不容易被打扰,哪怕只挤出30-60分钟,也比晚上的效率高。
中午利用碎片时间:吃饭时看背诵类内容,如政治、英语单词等。
周末整块时间做主课学习:建议固定两天中的某一天作为“学习日”,别被频繁的社交分散注意力。
制定可控日计划和周计划:把目标量化,如“本周英语阅读完成5篇”,不要仅写“本周复习英语”。
三、学习资料与工具:别瞎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被辅导班和书籍信息轰炸,是备考初期常见的问题。在职考研不比全日制,有用时间就用最合适的资料!
1、建议资料组合如下:
政治:选择一个讲得清晰又节省时间的视频课程,如徐涛、腿姐等,配合《肖秀荣1000题》和《肖四肖八》。
英语:专攻真题,10年内的真题重复精做,词汇可用“考研词汇红宝书+单词APP”结合记忆。
专业课:这一块差异最大,建议:
报考学校官网查“参考书目”;
网上找该校往年真题;
搜索目标学校的经验贴、考研交流群、百度贴吧等。
2、学习工具推荐:
番茄钟App(如Forest)、印象笔记/Notion记录笔记、Anki做记忆卡片复习。
四、制定备考阶段性目标:把“大象切块吃”
一整年的复习计划如果不拆解,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建议划分如下:
基础阶段(3-6月):打牢英语、政治、专业课的基础知识,不要急于刷题。
强化阶段(7-9月):重点突破薄弱科目,开始做真题,建立解题逻辑。
冲刺阶段(10-12月):模考训练、回顾错题、背诵政治重点。
每个阶段结束时,做一次自我测评,调整后续节奏。
五、工作学习两不误:学会和领导“谈判”,争取空间
现实中,大多数在职备考者并不想让单位知道自己在考研,担心被穿小鞋。其实,情况没你想象得那么糟。
建议:
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低调备考,但关键节点(如复试、调档)时必须沟通;
如果单位支持继续深造,可以争取灵活工时、调休时间,甚至公司资助学费。
同时,别忘了给自己定一些“小奖励”,比如通过一次模拟考试就犒劳自己一顿火锅。保持状态比“猛冲几天”更重要。
六、心理建设:别陷入“拖延—焦虑—内疚”的死循环
在职备考中,有一个经典死循环:
拖延 → 焦虑 → 内疚 → 再拖延
这是很多人最终放弃的关键。你需要明白:
焦虑源于目标过大或不清晰,及时拆分任务;
拖延源于任务太难或注意力分散,把学习场景“仪式化”,比如固定在图书馆或开一个专用学习号;
适当调整心态,告诉自己“我不是学生,不可能像学生一样全天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已经是胜利。
七、如果考不上,生活依旧继续
最后说一句扎心但现实的话:不是所有人第一次在职考研就能成功。但即使没考上,也不代表你失败了。
你会发现:
你英语水平上来了;
你习惯了自律;
你了解了所考专业与行业的发展;
你更清晰自己的定位。
这一年可能是你十年来最有自控力的一年,哪怕最后没有进复试,这份“重拾学习的自信”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总结
在职考研并非易事,但也绝非不可能。别被一时的疲惫、焦虑和不确定性劝退。只要你方向明确,方法正确,坚持下来,哪怕每天只多读一页书、一道题、一个单词,未来的你都会感谢当下默默努力的自己。
以上就是“上班族如何高效备考研究生,一份实用的在职考研备考攻略”相关内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考研知识及在职考研备考问题,欢迎咨询启航考研辅导机构。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