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比,帮助各位考生熟悉知识点,更好地备考,下面是详细介绍。
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比:
简介:杜威是美国民主主义教育家,实用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主要主张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等观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是我国的教育家,是杜威的学生,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他的思想源来自于杜威,他主要观点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思想。
他们的思想对比如下:
一、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意思是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生活应该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要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生活即教育是其理论核心。认为,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生活就要受什么样的教育,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提出教育内容与方法要与生活需要相关。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人的生活。
二者的相同点:均强调教育与社会或生活之间的重要联系,重视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把生活和教育作为各自理论的核心,同时都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做与学合一。
二者的不同点:
①社会背景不同:杜威处在美国发展的统一安定时期,因此他的理论是希望教育与生活的相互联系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而陶行知处在中国衰落时期,教育难以正常进行,他更强调教育改造生活的作用。
②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杜威所指的生活是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陶行知更加强调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③对“教育”的理解不同:杜威强调学校教育;陶行知强调社会意义上的教育。
二、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
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进一步的延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一方面认为“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要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者的不同点:社会功能不同,杜威重视对教育对社会思想文化的传承,重视维护民主社会;陶行知重视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造,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重视教育服务于民族解放独立。
三、教育作用和目的观
由于当时所处的背景不同,杜威持有“教育无目的”说,他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他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追求的是教育过程内的目的,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他尊重儿童的观念,重视个体作用,重视人的内在价值的不断生长;陶行知则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他也是一位坚定的教育救国论者,他认为要改造落后的中国,应先改革中国的教育。因此,强调的是教育服务于民族解放和独立的作用。
四、儿童观
杜威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体作用,过去强调儿童中心,忽视了教师和学校的作用;而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教育的根本,是一个国家今后发展的根本。应该不断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自身的祖先那里继承的创造力。他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重视儿童的身心解放。
不同点:杜威过分重视儿童中心论,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和必要的学校管理;陶行知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主张儿童全身心的解放。
五、教育内容和方法
(一)教育内容:
杜威非常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他认为必须以儿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起点,并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但如何将这些直接经验加以“组织”,使其成为系统的知识,杜威一直没有解决好,同时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陶行知提倡“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同时强调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二)教育方法:
杜威强调做中学,主张以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主张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强调“做”的突出地位,反对旧教育的以“书本”为中心。
二者都重视做的重要性,但陶行知又向前走了一步,把教学做都统一起来。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