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经济学每日一练2018.3.5
【每日一练】
微观部分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哪些假设条件为前提?
【解析】
(1)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因此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 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模型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的假设条件中,至少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条件: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这个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经济人”的假设条件。“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或经济变量)具有完全的信息。例如,每一个消费者都充分地了解每一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准确地判断一定商品量给自己带来的消费满足程度,掌握商品价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等,从而能够确定最优的商品购买量。
【出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97年考研真题
宏观部分
名词解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解析】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的物价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则表现为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以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拉动说来说明这种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货币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物价的因素除货币量外,还有成本单位和就业量等多种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要视经济体系是否达到充分就业而定。如图(a)所示。
该图说明:①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和失业时(Y
2点之前),总供给增加的能力很强,此时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带来产出的上升而物价并不上涨;②在Y
2点和充分就业分界点Y
F之间,总需求的增加将会带来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凯恩斯称为“半通货膨胀”;③当达到充分就业后,由于各种资源已充分利用,供给无弹性,有效需求增加仅使单位成本随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涨,此种情况,可称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但事实上,通货膨胀既可以是在实现充分就业后,由总需求绝对增长引起,也可以是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由总需求较总供给在数量与速度上的相对增长引起。所以,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修正指出,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只要总需求的增长大于总供给的增长,从而物价的上升幅度不能为增加的总供给所吸收,便会出现物价水平的绝对上升,产生通货膨胀,如下图(b)所示。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 (b)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者修正)
在图(b)中,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物价水平P,AS
0代表总供给,AD
0代表总需求,Y
0代表生产总量,P
0代表物价水平。
当社会总需求增加,即从AD
0移到AD
1时,生产总量由Y
0移到Y
1,供给曲线由AS
0移到AS
1,物价水平由P
0上升到P
1。
【出处】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考研真题
更多干货请关注QQ群和微信平台,请加入启航经济学考研资料群享受客服答疑经济学考研资料QQ群:567856954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