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经济学每日一练2018.3.2
【每日一练】
微观部分
名词解释:经济人
【解析】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这种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出处】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考研真题;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南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
宏观部分
预期和未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有哪些?
【解析】
通货膨胀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显著的上涨。
(1)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①鞋底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称为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主要指牺牲的时间与便利。
②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是指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它用来衡量高通货膨胀使得企业频繁变动物价的成本。
③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好的用途中。同时,极度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市场的崩溃。
④税收扭曲。许多税则的条款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通货膨胀会以法律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方式改变个人及企业所得税负担。
⑤通货膨胀使价格频繁变动,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方便。
(2)未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
①任意再分配社会财富的成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任意地在个体之间进行财富再分配。以长期贷款为例,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事后实际收益不同于双方所预期的。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高于预期,债务人获益而债权人受损;另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低于预期,债权人受益而债务人受损。
②会损害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的利益。养老金是延期支付的收入,所以,工人在本质上是向企业提供贷款:当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工人受到损害。
③高变动的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和债权人易于受到任意的、而且可能相当大的财富再分配,从而增加了借贷双方的不确定性。
【出处】厦门大学2014年考研真题
更多干货请关注QQ群和微信平台,请加入启航经济学考研资料群享受客服答疑经济学考研资料QQ群:567856954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