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经济学每日一练2018.1.16
【每日一练】
微观部分
名词解释:边际产品价值
【解析】
边际产品价值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

因为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互相重合,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同时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从而也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P三者不全相等,厂商必须降低商品价格才能出售更多的产品,因此边际收益产品必然小于边际产品价值。VMP、MRP两条曲线不再重合,此时仅有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代表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出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辽宁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宏观部分
名词解释:挤出效应
【解析】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对减少私人支出,尤其是减少私人投资支出的影响。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导致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上升,挤占私人投资,抑制总需求增加的现象,称为挤出效应。
在

模型中,表现为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

曲线向右移动,在

曲线位置相对不变时,均衡点会向右上方移动,于是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正相关。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是:①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②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货币主义者认为,当政府增加支出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时,那么实际上是用政府支出代替私人支出,总需求不变、生产也不会增长。所以,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不能刺激经济增长。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2006年考研真题;厦门大学2009年考研真题;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考研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2009年考研真题
更多干货请关注QQ群和微信平台,请加入启航经济学考研资料群享受客服答疑经济学考研资料QQ群:567856954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