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经济学每日一练2018.1.3
【每日一练】
微观部分
名词解释:纳什均衡
【解析】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例如作为竞争对手的两家厂商就是否做广告而展开博弈,其支付矩阵如下所示:
|
厂商B |
做广告 |
不做广告 |
厂商A |
做广告 |
10,5 |
15,0 |
不做广告 |
6,8 |
20,2 |
在这种博弈格局下,A厂商没有占优策略,它该如何作选择取决于B厂商做不做广告。当B厂商的策略给定时,A厂商才有最好的选择。厂商B做广告,则厂商A做广告;厂商B不做广告,则厂商A不做广告。
占优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个特例,是指这样一种均衡,不管其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竞争者采取的策略都是最优策略。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均衡。
【出处】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厦门大学2006年、2013年真题;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中南财经大学2007年、2009年考研真题
宏观部分
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谜”?
【解析】
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两者之间的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1)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
的函数。其中,
为自发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可支配收入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
也将减少,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但是,这一研究假说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单位:10亿美元)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故可以得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相等的。
(3)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些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经济学家正是在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中剔除了各种消费理论。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
更多干货请关注QQ群和微信平台,请加入启航经济学考研资料群享受客服答疑经济学考研资料QQ群:567856954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