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经济学每日一练2017.12.28
【每日一练】
名词解释:价格歧视
【解析】
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凭借其拥有的某种垄断力量,对自己所出售同类产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厂商不能是价格的接受者,即有权改变价格;厂商必须能够按需求弹性对顾客加以区分;买者必须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必须能够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价格歧视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每多出售一单位产品都收取不同的价格。一级价格歧视可以再分为完全一级价格歧视与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离散变动;完全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连续变动。在完全一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消费者剩余被生产者完全剥夺了,但生产是有效率的,因为在边际点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总产出水平较高,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加总量较大。完全一级价格歧视纯粹是一种理论讨论,在现实中很少见到。
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收取一种价格,对于另外一定数量的该种商品收取另一种价格,等等。二级价格歧视又称为成批定价。
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着可以分隔的市场。若市场不可分隔,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第二个条件是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如果被分隔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产品收取相同的价格。
更多干货请关注QQ群和微信平台,请加入启航经济学考研资料群享受客服答疑经济学考研资料QQ群:567856954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