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 认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考点】真理的特性
【解析】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误,无论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都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一定层次上,一定范围内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具体性、历史性,故本题C选项正确。ABD的共同错误是将认识的“相对性”绝对化,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故不选。
2.【答案】C
【考点】认识的本质
【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所以选C。A选项是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B选项是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观点;D选项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认识主体可以重构客体所提供的信息,但不能重构客体本身。综上所述,此题选C。
3.【答案】D
【考点】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解析】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的路线,它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心主义的路线,它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故本题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故A不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回答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认为世界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故B不选。经验论和唯理论二者都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经验论是只承认感性认识,唯理论是只承认理性认识,故C不选。综上所述,ABC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
4.【答案】C
【考点】认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
【解析】认识是意识的一种。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因而认识受客体的制约,而不是主体的自由创造,故AB错误。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D错误。认识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作为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的状态会影响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因而才会出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不同的现象,故本题选C。
5.【答案】D
【考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解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要经过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判断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符合,以及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D选项正确。A选项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B选项指的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C选项指的是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综上所述,ABC皆不符合题意,此题选D。
6.【答案】B
【考点】认识的本质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所以B选项正确。认识的结构由三个要素构成,即主体、中介以及客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过程”是主体选择客体所提供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重新组合建构的过程,主体可以建构客体所提供的信息,但不能建构客体本身,更不能建构主体和中介,故A错误。C选项是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故不选。D选项本身没有错误,但并不是认识的本质,故不选。
7.【答案】D
【考点】真理的具体性
【解析】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真理的具体性所包括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一个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所以此题选D。真理是从感性认识飞跃而来并被实践检验过的理性认识,而是故A错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B错误。C选项本身无误,但与题干无关,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
8.【答案】D
【考点】真理的相对性
【解析】真理的相对性体现在: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所以此题选D。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在一定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只有超出一定范围,真理和谬误才会相互转化,故A错误;真理具有一元性,即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B选项是真理多元论的观点,故不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C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
9.【答案】D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解析】“革命运动”即实践,“革命理论”即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A选项认为认识决定实践,B选项认为认识是实践的基础,C选项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均否认了“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D。
10.【答案】B
【考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解析】“熟知”是感性认识,“真知”是正确的理性认识。A选项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故不选;不管是熟知,还是真知,不管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起源于实践,故C错误;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如果条件不满足,感性认识是不能飞跃到理性认识的,故熟知转化为真知不是必然的,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11.【答案】B
【考点】必然性和偶然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解析】做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弄清“机遇”和“有准备的头脑”的含义:人们在观察、探索、研究客观对象的时候,由于客观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往往会出现预先未料到的偶然事件,这就是“机遇”。在科学的实践中,“机遇”往往会成为重大发明创造的起点。但是这种机遇也不是纯粹偶然性的,其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必然性的东西。要善于识别偶然的“机遇”,注意利用偶然的“机遇”去揭示客观必然性。而“有准备的头脑”即指观察者具有的理性认识。“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是指观察者的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丰富的准备材料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理性认识的指导,才能及时抓住“机遇”并加以利用,从而找出必然性以推动科学的发展。故本题选B。ACD选项本身无误,但不是最优选项,故不选。
12.【答案】D
【考点】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检验标准
【解析】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据此分析,选项D正确。A选项属于主观真理论,是实用主义的观点,故不选。B选项属于主观真理论,是马赫主义的观点,故不选。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误都可以付诸实践,故C错误。
13.【答案】B
【考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解析】“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是指先天生理素质的差别,“鸿沟”是指人的才能的差别,“分工”的不同是指后天实践的差别。人的才能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认识是由实践决定的,故A错误,B正确。人后天的主观努力程度、社会政治地位对人的才能具有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14.【答案】C
【考点】感性认识
【解析】感觉是感性认识的一种形式,A选项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了理性认识的存在,故错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是可以通过实践不断突破的,生理缺陷并不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故B错误;感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不能简单认为是生理活动的结果,故D错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改造客体,对客体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转换,形成了自己的感觉,故C正确。
15.【答案】D
【考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解析】在科学研究中,被实践检验过的经验是可靠的,故A错。事物的现实性和可能性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都具有客观性,故B错。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是现实中是否有依据,现实中有依据的是可能性,现实中没有依据的是不可能性,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一切都是可能的,C选项否认了不可能性的存在,故不选。题干中“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表明此时只承认真理的绝对性,不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表明此时既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又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故D选项正确。
16.【答案】C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解析】“预测未来”属于认识范畴,“创造出来”属于实践范畴,题干体现了实践高于认识的特点,故C正确。认识有时滞后于实践,有时超前于实践,不是“总是”滞后于实践,故A错误。认识是实践的先导,故B错误;实践和认识是对立统一的,而不是合一的,D选项只看到了实践与认识的联系,没有看到实践与认识的区别,故不选。综上所述,此题选C。
17.【答案】A
【考点】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解析】“音乐”即客体,“耳朵”即主体,“音乐感”即认识,“音乐感”是在“音乐”与“耳朵”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故A正确。决定认识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不是人的感觉能力,故B错误;人的认识能力是由后天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故C错误;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因人的感觉而存在,D选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综上所述,此题选A。
18.【答案】D
【考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解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意思是知道屋子是否漏雨的是在屋檐下的人,知道政策是否失误的人在朝野间,即指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D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故A选项错误;直接检验和间接经验不能简单地以重要性为标准进行比较,只有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认识,故B错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不同的条件下重要性不同,故C错误。综上所述,此题选D。
19.【答案】D
【考点】真理的检验标准
【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其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故此题选D。
20.【答案】A
【考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解析】“不仅有”表述的是人和动物的共同点,“还有”表述的是人和动物的不同点。B选项理性和非理性都是人与动物的不同点,故不选。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都是人与动物的相同点,故D不选。“嗅觉”是感性认识,“辨别”属于理性认识,人与动物的真正区别在于人不仅有感性认识,还具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对现象的直观反映,理性认识是人的思维对本质的间接反映,故本题选A。C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知觉”是感性认识,“想象”属于非理性因素,题干没有体现“非理性因素”,故不选。
21.【答案】B
【考点】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解析】根据题干得知,爱迪生2000多次实验都失败了,在失败中他收获的是错误的认识即谬误,爱迪生之所以说每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的一部分,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故B正确;相对真理表明真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相对真理与谬误是有根本区别的,不能把相对真理理解为不完全正确的真理,爱迪生之前遭遇的失败都是谬误,而不是真理,故AC错误。D选项本身错误,爱迪生将每次实验都看成是一个历程,并没有忽略不计,故不选。综上所述,此题选B。
22.【答案】B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解析】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错误的理论误导实践,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C选项错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才能完成,这两次飞跃在不同的条件下重要程度不同,故D选项错误。AB选项本身都正确,A选项强调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B选项强调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根据题意,本题强调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此题选B,不选A。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DE
【考点】感性认识
【解析】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和认识的起点,故DE正确。认识的来源是实践,故A错误;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可靠的认识,故B错误;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故C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E。
2.【答案】BCD
【考点】认识主体
【解析】认识主体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或社会集团,故BC正确。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故D正确,E错误。A选项错把主观等同于主体,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BCD。
3.【答案】BCD
【考点】真理的相对性
【解析】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故C正确;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故B正确;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是相互包含的,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故A错误。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主观和客观的符合,故D正确。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故E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CD。
4.【答案】BD
【考点】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解析】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故BD正确。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等,也就是说,CE是包含在A中的,而客体固然属于物质,但主体却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没有反映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故ACE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D。
5.【答案】ABCE
【考点】真理和谬误
【解析】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故A正确。真理和谬误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谬误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故B正确。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真理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故C正确。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故E正确。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BCE。
6.【答案】BD
【考点】真理和谬误
【解析】这句话说明真理和谬误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故BD正确,E错误。任何真理都是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故A错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故C错误。综上所述,此题选BD。
7.【答案】ACE
【考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解析】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故A正确。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指一个人知识的两个部分,不存在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故B错误。C选项反映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认识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无限循环,由低级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故C正确。干扰项D是对辩证思维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的错误表述,故不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故E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CE。
8.【答案】ABCDE
【考点】真理的特性
【解析】真理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和客观的符合,具有具体性,故A正确。真理是对事物各方面和各种关系的正确认识,具有全面性,故B正确。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具有过程性,故C正确。真理的内容和标准是客观的,具有客观性,故D正确。真理是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普遍性,故E正确。综上所述,此题选ABCDE。
9.【答案】ACDE
【考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题干所提供的科学事实以及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尚未认识的自然现象仍然是大量存在的,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新的自然现象不断出现。因此,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预测一切。由此可见,除B项外,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
10.【答案】ABCD
【考点】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解析】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故AB正确。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故C正确。“美”属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审美关系属于价值关系,故D正确。E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ABCD。
11.【答案】BD
【考点】认识的本质
【解析】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都是可知论者,例如,黑格尔在“绝对观念”辩证运动这个唯心主义前提下,论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肯定了世界的可知性,故A错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唯心主义认识论即先验论,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故BD正确。认识起源于经验,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共识,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于实践,亦即源于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唯心主义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或上帝赋予的,故C错误。E选项也是部分唯心主义者的观点,比如,黑格尔精辟地论述了思维发展的辩证过程,只是立足于唯心主义基础上论证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故E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D。
12.【答案】ABD
【考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木匠、画家和植物学家在观察大树之前,各自有着不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都影响他们对大树的观察和感受,故AD正确。意识具有能动性,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木匠、画家和植物学家在观察大树时正因为目的和计划不同,所以反映不同,故B正确。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故C错误。E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ABD。
13.【答案】ACD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解析】“知”即认识,“行”即实践。实践和认识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故AC正确。实践和认识是对立统一的,而不是合一的,故B错误。实践在认识之前,认识在实践之后,故D正确。实践和认识在不同的条件下难易程度不同,故E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CD。
14.【答案】BCD
【考点】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环节
【解析】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环节有三个: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故BCD正确,A选项不符合题意。
15.【答案】ABD
【考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解析】“书本”属于间接经验,“书本以外”属于直接经验,题干体现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A选项中的“纸”,B选项中的“书”,D选项中的“格言”皆属于间接经验,三个选项都强调仅凭间接经验是不够的,还要重视直接经验,重视实践,故ABD正确。C反映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16.【答案】ACD
【考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解析】本题题干说明我们在实现思想理论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解放思想,不是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而是打破一切僵化的,教条的理论的约束,是对于理论的批判继承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且要求我们要关注民生。关注基层群众需求,就是关注基层群众生活实践的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17.【答案】AB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解析】题干中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这体现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故A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活动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必须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B正确。认识是主体对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反映所形成的观念的映像,既是一种反映,也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创造性反映,它不是只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也不是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CD体现的是直观反映论的观点,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AB。
18.【答案】ACD
【考点】本质与现象,认识主体、客体与中介。
【解析】“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体现了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故A正确。“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体现了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故C正确。“显微镜”的作用表明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故D正确。事物的本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不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B选项本身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CD。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