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 唯物史观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考点】经济基础的内涵
【解析】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故本题选择A。
2.【答案】C
【考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故本题选C。干扰项D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答案】C
【考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解析】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故本题选择C。
4.【答案】C
【考点】社会形态的内涵
【解析】一定的社会形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来,社会制度是社会形态的同义语。而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产生的,它根源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故本题选择C。
5.【答案】C
【考点】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解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故本题选择C。
6.【答案】B
【考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解析】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故本题选择B。
7.【答案】A
【考点】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解析】生产工具(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故本题选择A。
8.【答案】D
【考点】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解析】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阶级对立的实质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在它形成后,又会在政治思想、情感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所反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征,但它的根源是经济。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
9.【答案】D
【考点】人的本质
【解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的本质的最根本的着眼点,是人的社会关系。故本题选择D。
10.【答案】B
【考点】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故B正确。
11.【答案】C
【考点】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故本题选择C。ABD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故不选。
12.【答案】D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解析】大众心理属于社会意识,经济走势属于社会存在,“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是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表现,故选择D。AB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选项错在“正确”两个字,社会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13.【答案】C
【考点】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解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故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意。
14.【答案】B
【考点】生产关系和含义和结构
【解析】在一定社会中,人们总是结合起来进行生产,个人单独进行的生产活动是不存在的。只有生产过程中联系起来,才能形成改造、征服自然的力量,从自然界取得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ACD都是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因而此题选择B。
15.【答案】D
【考点】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解析】恩格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两项最重要的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成就,不仅在于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而且更集中地体现在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心史观占了统治地位,即使在那些试图用某种物质因素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的哲学家那里,也没有系统提出过唯物史观,因而也不可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故本题选择D。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故ABC不选。
16.【答案】B
【考点】社会存在的含义、结构和作用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资料本身。”所以这道题选B。选项A的“吃喝住穿”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但其他动物也是如此,谈不上“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故不选;选项C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人类自身主观意志的自由创造,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不选;选项D的“社会关系”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故不选。
17.【答案】A
【考点】社会存在的含义、结构和作用
【解析】恩格斯《在马克思墓碑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荣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在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是从对人的生活的研究开始的。人首先要吃饭、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对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进一步研究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科学地说明了人的本质。指出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们在物质生产基础上所结成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人的现实本质。唯物史观并不否认人的自然属性、生理需求以及人的物质欲望对人的行为乃至对社会历史的作用,但要受到人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的制约,并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得到恰当的说明。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
18.【答案】B
【考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解析】BCD都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其中B项正是对题干所述三种奴隶思想意识差异性的合理解释:他们虽然都处于奴隶地位,但由于他们每个人的具体生活状况有所不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理解的深浅和自觉程度不同等,因而反映到意识中也就表现出差别来。这种个体意识的差别性,并不是对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否定。相反,只要我们深入研究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能够对这种现象得到科学的说明。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
19.【答案】D
【考点】唯物史观的地位
【解析】C选项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区分开来,但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区分开来,故不选。B选项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区分开来,但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如黑格尔哲学区分开来,故不选。A选项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区分开来,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区分开来,故不选。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共同的主要缺点在于,它们都不懂得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正是这一共同确定,在近代哲学中造成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分离,在旧唯物主义哲学中形成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事物、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又避免了唯心主义的抽象性,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获得了全新解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故本题选择D。
20.【答案】B
【考点】社会形态的内涵
【解析】社会形态的内容是全面的。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两者缺一不可,犹如“骨骼”和“血肉”。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而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这道题选B。A选项是指社会存在,C选项是指政治上层建筑,D选项是指观念上层建筑,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21.【答案】C
【考点】人的本质
【解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故这道题选择C。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如所谓理性、自由等;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变化的、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故ABD不选。
22.【答案】D
【考点】社会存在的含义、构成和作用
【解析】社会存在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本题选择D。干扰项A“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不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故不选。
23.【答案】D
【考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解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所以本题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E
【考点】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解析】生产关系虽然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但它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E正确。首先,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本质上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人们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也不能任意改变生产关系,故AB正确。其次,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它体现着人们之间的物质经济利益,故D正确。C选项错在误把“不能任意改变”理解为“不能干预”,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DE。
2.【答案】ACDE
【考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解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故ACDE正确。B选项把“相对独立”误解为“绝对独立”,故不选。
3.【答案】ABCE
【考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解析】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既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故A正确。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故B正确,D错误。唯物史观反对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英雄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C正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所以E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CE。
4.【答案】ABCE
【考点】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和作用
【解析】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主体划分,社会意识是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统一;从层次上划分,社会意识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统一。所以ABCE正确。历史唯物主义不承认客观精神的存在,所以D错误。
5.【答案】BDE
【考点】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故B正确。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故C错误。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故D正确。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故E正确。生产力发展的动因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A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DE。
6.【答案】ABCDE
【考点】劳动相关知识点
【解析】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故C正确。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故D正确。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生产劳动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E正确。生产劳动实践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故A正确。劳动既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故B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CDE。
7.【答案】ABD
【考点】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人是历史的主体,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故A正确。历史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故B正确。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体现在一定的历史主体的活动中,故D正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故C错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反动人物就不是,故E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D。
8.【答案】ABE
【考点】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解析】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不能脱离人的活动,故AE是题干原话所犯的错误。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故题干也犯了B的错误。题干没有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也没有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而是将“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和“科学技术”的作用绝对化、极端化,故CD虽然也是错误观点,但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9. 【答案】ABDE
【考点】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解析】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故C错。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是指社会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故AE正确。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故B正确。正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所以列宁在《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中说:“把世界历史设想成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向后作巨大的跳跃,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E。
10.【答案】BCD
【考点】上层建筑的内涵
【解析】A属于经济基础,BC属于政治上层建筑,D属于观念上层建筑,E属于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故本题选择BCD。
11.【答案】CD
【考点】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并获得新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变化与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整个生产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因此,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选择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是与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故D正确。人类社会发展是客观的,它同人的自觉选择和创造活动又是统一的。人类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在阶级社会,先进阶级代表着生产力发展要求,它所进行的种种活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故C正确。“多数人选择的道路”的命题,既没有表明“多数人”的素质,也没有表明它所选择的是什么“道路”,故A不选。腐朽反动的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势力是强大的,它们选择的道路却是反历史潮流的,故B不选。完全撇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借以发挥作用的社会结构,否认了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的作用和意义,片面强调“能够实现社会公平”评价社会进步是不科学的;奴隶社会较之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并没有实现社会公平,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却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故E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CD。
12.【答案】ABD
【考点】社会存在的含义、构成和作用
【解析】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故ABD为正确答案。C选项所讲的各种社会关系,不能笼统地把它们列为社会存在,其中生产关系属于社会存在,而其中的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则是从属的、第二性的;E选项是政治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社会存在,故CE不选。
13.【答案】BDE
【考点】人的本质
【解析】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AC错误,答案选BDE。
14.【答案】ACD
【考点】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民的历史选择性
【解析】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故E错误。人民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所以B错误。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二是取决于交往;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故本题选择ACD。
15.【答案】BCDE
【考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故B正确。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参与者,而历史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历史创造者是历史参与者,但历史参与者不一定是历史创造者,就每一个人而言,他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并不能等同于创造历史,不能由此得出“人人创造历史”的简单结论。故A错误,C正确。社会历史运动的主体是人,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目标去从事各种社会历史活动的;但历史的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人们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些条件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创造历史,故DE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CDE。
16.【答案】ABCD
【考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法律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基本相适合,也存在不适合的方面,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调整和改革加以解决。由2003年3月发生的“孙志刚事件”而导致的我国废止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并于2003年8月正式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反映了我国上层建筑的某些变化。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看,它反映出“政治”生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故AD正确。从新《办法》内容看,它无疑与“人权”、“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关,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旧《办法》相比,更尊重人权和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故BC正确。新、旧《办法》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且从本质上讲,即使是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是根本变革生产关系,故E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CD。
17.【答案】ACD
【考点】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解析】虽然单个人的活动是自觉的,作为无数单个人活动的总体合力即历史结果却如自然界事物一样是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故B错误。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并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出来,因此,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的意识和活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进程,故C正确。尽管人们从事社会历史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但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意识,社会规律仍与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不仅表现在人的活动的目的是由人所生活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而且表现在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人类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故A正确。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和自觉选择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也不能超越总体历史过程,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CD。
18.【答案】ABD
【考点】人的本质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超越于以往哲学主要表现在:首先,它强调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即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克服了以往哲学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的抽象人的缺陷。其次,它认为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人”是一个集合名词,它是包含所有个人、群体和整个人类在内的社会范畴,克服了人本主义哲学把人归结为“个体的个人”的局限。因此,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全体社会成员,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一切人”;二是指人民,这是“人”的主体和核心。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D。
19.【答案】ABC
【考点】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科学地解决了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三者的一致的问题。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的根本原理,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群众是实践主体,也是认识主体。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同样,这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也是辩证法在认识论中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事物自身中个别与一般的辩证法,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因此,辩证法的“个别-一般-个别”,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历史观的“群众-领导-群众”这三个公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团结-批评-团结”同样符合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但是与上述三个公式不是同一层次的公式。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C。
20.【答案】AC
【考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题干所述选自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科学技术既不是社会发展中的唯一因素,也不能脱离社会生活中其他因素而孤立地发挥作用。事实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发挥要受到生产力中其他因素以及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到一定客观条件,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的影响。对于科学技术的作用,既不能绝对化,也不能孤立化,必须放在社会生活总体中考察。BD选项将科学技术作用绝对化和孤立化,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C。
21.【答案】CD
【考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不是社会形态及其更替的根本标志,作为社会形态更替根本标志的是社会经济形态,尤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故B错误。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实践对科技的需要往往是通过经济危机这一对抗性的矛盾形式表现出来,迫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革,故C正确。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正孕育着新的革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锐意创新,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故D正确。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通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A选项是把科学技术的作用绝对化的“科技决定论”的观点,故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择CD。
22.【答案】BCD
【考点】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解析】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它不像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而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故A错误。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间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故B正确。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各个国家或民族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以此为前提;同样,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也不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遭遇挫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也不表明资本主义最后的胜利,故C正确。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也永无止境,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历史,不能把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当作对社会发展整个过程的认识,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CD。
23.【答案】ABC
【考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因此,我们不能把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看成是“单向”的作用,否定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不能把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看成是“唯一”的作用因素或历史动力,否定其他社会因素的历史动力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意识形态对社会形态有时起积极推动作用有时起消极被动作用。所以,ABCD都是错误观点,但只有ABC符合题意,D选项与题干所列内容无关。综上所述,本题选ABC。
24.【答案】ABD
【考点】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BD。
25.【答案】AD
【考点】个人与社会历史
【解析】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故B错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非“人人”都创造历史,只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C错误。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且社会历史过程本身也正是“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过程,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故AD正确。
26.【答案】ACD
【考点】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故C正确。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故B错误。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故A正确。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否则,如果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也会走向反面,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CD。
【25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5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5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