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2023考研的考生们整理了艺术学理论考研备考资料,包括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灵感、境界等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艺术学理论的知识点,预祝大家能够顺利上岸。
灵感
【参考答案】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在科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这种灵感思维。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稍纵即逝的特点。灵感是创造性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灵感的出现与潜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但也与自觉的显意识活动的长期积累密切相关。灵感的迸发来源于艰苦寻觅的过程,在艺术创作中,任何灵感的产生都离不开艺术家的冥思苦想、长期寻觅、艰辛探索。
境界
【参考答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艺术中,意境是指艺术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象整体达到情与景高度融合、艺术家自我与客观物象实现深刻交流而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在长期的美学探讨的基础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的意境说产生了重大影响:意境首先是“情景交融”,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于景,借物抒情。意境不仅只是情与景的融合,而且也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参考答案】出自老子《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可理解为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意为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
这也是老子对“道”的阐释,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是关于声音的一个美学观点,也是我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观点,是一切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实际上已经进入了“道”的境界,完全符合自然。这与儒家倡导的“乐”形成鲜明对比。“希声”“无形”代表“道”的空寂虚无,这就是老子提出“道”的第一个特点——无。“大音”“大象”代表“道”的包孕万有,这就是老子提出“道”的第二个特征——有。所以,“道”具有双重性质,是虚无与实存的辩证统一,虚无性与无限性的辩证统一,有与无的辩证统一。“道”对音乐的影响,是对有声的超越,对无声的追求;对绘画的影响,是对有声的超越,对空白的追求;对诗歌艺术的影响,是对有言的超越,对无言的追求。在历代诗歌创作中,都有对无言的追求。达到这种境界,才是道家认为的入道德文学艺术。
李叔同
【参考答案】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曾留学日本,后出家为僧,号弘一,被尊称为弘一法师。
戏曲上,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主演过中国第一部话剧《茶花女》,创作的歌曲以《送别》为代表,多曲调优美,易于上口,影响极大。
绘画方面,是中国油画鼻祖,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知识,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编辑《木刻版画集》,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组织西洋画研究会,曾撰写《西洋美术史》、等著作。在教学实践中,介绍西方美术发展史和代表性画家,使中国美术家第一次全面系统了解世界美术。采用现代教育法,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画家和音乐家。现存绘画作品有炭笔素描《少女》和水彩画《山茶花》等,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与弟子丰子恺合作《护生画集》。
书法早期脱胎于魏碑,后期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充满宁静、淡远。篆刻早年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后加入西泠印社。
晚年皈依佛门,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合为两大名著。
以上艺术学理论考研备考资料大家可以收藏学习,也可以继续关注启航教育考研备考栏目,获取更多考研备考信息和资料,预祝大家顺利备考,一战成硕。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