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道德发展的历史,进步与落后、善良与邪恶、顺利与曲折交织其中。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对守法的正确理解是
浙江省海宁创新建设法治党组织是应运而生,在新时代提出新课题下,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基层特色的党组织领导城市基层治理之路。确定每年7月1日、12月4日分别为党组织“党章
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中,都有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内容,已经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法典共7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被称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这是因为法治和德治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2011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己经形成之后,2014年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
有位法学家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
公共生活中的个人权利与他人权利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比如学生宿舍里有人看书,有人休息,有人要听音乐……对解决权利冲突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每个人都有行使个人权利的自由,但也要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