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研论述题答题时,要在有条理有层次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写些内容,一些院校论述题一般会要求考生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一些问题,大家可以从分析理论、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对当前经济政策进行评论或者建议三个步骤来解答,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常见的论述题知识点,供参考。
请说明GDP和GNP的关系以及国民经济五个经济总量间的关系。
【答案】
(1)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 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两者的关系是: 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日,就得到NDP。即: NDP=GDP-折旧。
(3)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即: NI=NDP-企业间接税。
(4) 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即: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 +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即: DPI=PI-个人所得税。
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后弯曲?
【答案】
劳动供给曲线是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关系表现形式。劳动供给曲线先有正斜率后有负斜率,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4-1所示。
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因为劳动供给不仅是工资的函数,也是闲暇愿望的函数。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当工资涨到W1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可以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两者组成。事实上,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 在既定的时间约束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基于以上原因,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考研的备考资料,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可以持续关注启航教育考研备考栏目,获取更多实用备考资料,也可以在右侧咨询窗口留言,会有老师一对一为大家解答。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