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经济学每日一练2018.8.16
9.治理通货膨胀的需求政策、收入政策、供给政策以及结构调整政策分别包括哪些内容?针对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通货膨胀对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明显的破坏作用,因此,尽管各国遭遇的通货膨胀成因不同,各国对通货膨胀的判别标准及承受能力不同,但都有制止通货膨胀的要求,并且都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各种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主要包括需求政策、收入政策、供给政策及结构调整政策。
(1)需求政策。主要针对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过紧缩需求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减少总需求的途径主要有紧缩财政和紧缩货币两种措施。
紧缩财政方面的措施:①削减政府支出;②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和公共福利支出;③增加赋税,以抑制私人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紧缩的财政政策优点是当紧缩较大时,通胀会得到迅速抑制。但是,财政支出具有很大的刚性:教育、国防、社会福利的削减都是阻力重重;增加赋税更会遭到公众的强烈反对。
紧缩的货币有时并不是指货币存量的绝对减少,而只是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以遏制总需求的急剧膨胀。当然货币当局也可以采用传统的中央银行三大政策工具,限制银行信贷规模,减少绝对货币存量。货币学派更注重货币政策的作用,认为只有将货币增长率最终降到接近经济增长率的水平,物价才可能大体稳定下来。但是紧缩的货币政策的缺点在于货币当局不一定总能完全控制货币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2)收入政策。又称工资物价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一套关于物价和工资的行为准则,由价格决定者(劳资双方)共同遵守,其目的在于限制物价和工资的上涨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又不致造成大规模的失业。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①以指导性为主的限制。②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如果工资、物价增长率保持在政府规定的幅度之内,就以减税作为奖励;否则,就以增税作为惩罚。③强制性限制,即政府颁布法定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实行暂时冻结。
收入政策的优点是:在成本推进的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出现时,能用较小的代价加以遏制,又不造成大规模失业。其缺点在于:①如果是指导性政策或税收政策,其效果如何取决于劳资双方与政府能否通力协作。②强制性收入政策妨碍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市场是通过价格信号来指导生产和要素流动的,如果禁止价格上涨,也就等于取消了资源转移的动力。③如果价格管制时没有采取相应的紧缩需求的措施,公开的通货膨胀就会转变为隐蔽型的,一旦重新放开价格,通货膨胀就会以更大的力量爆发出来。
在许多工资合同中,有“生活费用调整”条款,规定根据生活费用变动情况自动调整工资水平,即工资“指数化”。工资指数化的优点是:一是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低于合同条款的规定时,不会引起实际工资的提高,也不会造成就业的减少和产出的下降;二是可以消除由通货膨胀率预测的失误而引起的效率损失。但是,指数化也存在问题。例如由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下降或其他类似石油危机的供给方面的冲击,产出下降,这就要求国民收入中工资的份额必须下降。但是由于指数化保护了工人的实际工资,其他经济单位为维护自身利益,也提高价格,结果引起价格水平螺旋上升,加剧通货膨胀。而且,“指数化”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可行性差。
(3)供给政策。以拉弗(A·Laffer)为首的供给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与供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供给不足,需求相对过剩又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货币量过多也是相对于商品供给过少而言的。因此,供给政策主要是针对有效供给不足,需求相对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而治理通货膨胀的关键是在于增加生产和供给。增加生产意味着经济增长,这样就可以避免单纯依靠紧缩总需求引起衰退的负面效应。
要增加生产和供给,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减税。减税可以提高人们的储蓄和投资的能力与积极性。同时配合以其他政策措施:一是削减政府开支增长幅度,争取平衡预算,消灭财政赤字,并缓解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二是限制货币增长率,稳定物价,排除对市场机制的干扰,保证人们储蓄与投资的实际效益,增强其信心与预期的乐观性。
供给学说强调了一向被忽视的供给方面因素,认为治理通货膨胀,特别是滞胀,根本的出路在于增加供给,有其积极意义。但过分夸大了减税对增加供给的刺激作用。从实际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
改善劳动市场结构的人力资本政策也是供给政策之一,主要包括:对劳动者进行再就业的训练;提供有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减少对就业和转业的限制,指导和协助失业人员寻找工作;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熟练要求程度较低的部门以扩大就业;由政府直接雇用私人企业不愿意雇用的非熟练工人,使他们得到训练和培养,提高就业能力。
(4)结构调整政策。主要是针对结构型通货膨胀,使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避免某些产品(特别是某些关键性产品,如食品、原材料等)供求结构失调而导致物价上涨。
具体地,可以实行微观财政、货币政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微观财政政策包括税收结构政策和公共支出结构政策。税收结构政策指在保证一定的税收总量的前提下,调节各种税率和实行范围;公共支出结构政策则指在一定的财政支出总量前提下,调节政府支出的项目和各种项目的数额。降低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比重,增加公共工程等投资性支出,可以扩大就业,增加产出和降低通货膨胀率。微观货币政策包括利息率结构和信贷结构政策,旨在通过各种利息率的调整,以及通过各种信贷限额和信贷条件的变动来影响存款和贷款的结构和总额,提高资金使用率,鼓励资金流向生产部门,遏制消费资金的扩张。
总之,结构调整政策优点是:强调了供给中的结构因素;缺点是:缺乏总量上的压缩。
更多干货请关注QQ群和微信平台,请加入启航经济学考研资料群享受客服答疑经济学考研资料QQ群:567856954
经济学考研官方微信号:启航考研经济学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