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经济学每日一练2018.8.8
2.根据流动性陷阱理论,当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后,扩张性货币政策由于无法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而失效,然而当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每个市场名义利率接近零下限(名义利率不能为负)的情况下,美联储采取了以大量购买资产为主要特征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你认为在零利率下限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2)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否意味着流动性陷阱理论是错误的?(人大2015研)
答:(1)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直接影响银行、企业和家庭外部融资的成本和可获得性。按照不同的作用机理,它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央行明确承诺政策利率将长时期保持低位;固定利率长期再融资操作;资产购买。在零利率下限处其作用机制如下:
①美联储大量购买资产,有利于稳定投资市场的预期。由于在利率水平很低情况下,资产价格处在较高的水平之上,大量购买资产能减少投资者抛售债券的情况,从而使得社会的投资水平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减少,减轻因为萧条对经济而带来的冲击。②美联储大量购买资产,有利于刺激国内总需求,其作用机制类似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政府的扩张性政策稳定经济。
(2)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非意味着流动性陷阱理论是错误的。因为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本身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不一样,而流动性陷阱是在常规的货币政策下作用的。①流动性陷阱本质是人们的预期在起作用。在利率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债券价格水平很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降并减少投资,政府发行的货币全部持有手中,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②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正是通过影响人们对债券市场的预期,因而作用的条件不一样,不能就此否认流动性陷阱理论是错误的。
更多干货请关注QQ群和微信平台,请加入启航经济学考研资料群享受客服答疑经济学考研资料QQ群:567856954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