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材料分析)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那一年,中国正徘徊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无数等待凭票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长队,几亿人单调的绿、蓝、灰,知识界的焦虑与纠结,共同构成了1978初春的历史印象。中国发展的逻辑是什么,中国现代化到底要通过何种方式抵达?自近代以来就盘桓在中华民族头上的问题,再次成为时代之问。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已由邓小平同志提出,以实践标准破除"两个凡是"教条的声音也开始在理论界出现。5月11日,历时七个月撰写修改的理论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刊发,则是将这些问题和盘托出,给时代之问以坚定回答。
如同江河破冰,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巨大热情藉由这篇文章喷薄而出。刊发当天,新华社就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稿,几个月间,上百家媒体加入了转载的行列。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为代表,各省区市和各大军区的负责人陆续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公开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场讨论,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哲学宣言,不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凝聚了思想共识,而且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中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
这场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既成为改革开放的前奏,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奏,使中国在道路探索上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
这场讨论,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解放思想的力量、实事求是的精神,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演进,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过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5月11日)
材料2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同志们!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摘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如何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分)
(2)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谈谈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的认识。(5分)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深圳故事始于改革开放之初。那时,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为代表的改革先行者向中央打报告,提出了创办对外加工贸易区的设想建议;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1980年,当深圳和珠海、汕头、厦门一起成为首批经济特区时,神州大地也迈开了奋起直追的步伐。38年时光飞逝,深圳故事越讲越生动。今天的深圳,已是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材料2
………
时隔6年,习近平同志再赴广东考察调研,强调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点是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5分)
(2)如何理解进入新时代必须“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5分)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历史机遇,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历史。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2
中国处在新的历史阶段……
摘自《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
(1)如何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的选择”?(5分)
(2)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说明了什么?(5分)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8年9月30日,在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时,全国上下举办各类活动,纪念和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烈士。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从张思德、董存瑞到李向群、杨业功,再到林俊德、张超,一代代英模人物前赴后继,挺立起“民族大义涌于胸、人民利益举过顶”的精神脊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标记一个时代的,往往是人们的普遍信仰;定义一个民族的,往往是对民族特质的集体认同。从设立烈士纪念日“立大德于社会”,到建立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扬大义于国家”,再到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布大信于天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致敬英烈、崇尚英雄的国家行动,推动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风尚形成潮流。时代岁月在变迁,英雄精神永不变。面对虚无历史、解构经典、侮辱英雄的荒唐做法,社会各方行动起来打响英雄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捍卫英烈人物、尊重历史事实、保卫崇高价值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
英雄是“人民的光荣”。英烈们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得以昂首走向未来。和平从不是英雄的退场,恰恰是英雄的新生。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英烈身上的坚毅理想信念、高尚精神境界、忠诚使命担当,最能触发关于生死得失、苦乐安危、奉献索取的价值思考,最能树起引人向前、催人奋斗的精神坐标。纪念英烈不是与“我”无关,恰恰是为了涤荡自我的灵魂。
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仅在今年,英雄的花名册上就增添了一连串的名字:创造“史诗级”迫降奇迹的英雄机长刘传健,像战士般冲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第一线的郑德荣,“一朝上岛,一生为国”把生命献给开山岛的王继才……英雄从不是一个与当下、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称谓,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处处定格斗志昂扬、忘我奋斗的英雄身姿。他们是打造时代天际线的国家栋梁,也是我们身边可亲可感的榜样典型。他们如同精神的路标,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指引着我们该去往哪里。也正因为他们的出现,人们更加坚信,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塔将巍然耸立。
今年的烈士纪念日前面连着中秋节,后面紧跟国庆节,仿佛一个隐喻,从阖家团圆到国家兴盛,砥柱中流的,正是一个个昂首挺立的爱国者、奉献者、创业者、建设者。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凝聚着英烈们的巨大牺牲,浸透着无数志士仁人的沸腾热血,蕴藏着近代以来孜孜以求的复兴梦想。国家者每个人的国家,天下者每个人的天下,我们能为国为民、为人为己、为子孙后代做些什么,正系之于我们的行动抉择。让英雄精神照亮逐梦征程,勇做新时代的见证人、担当者、实干家,让积蓄已久的复兴能量尽情释放,我们的家园将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将更加富饶强盛。
英气长存,忠魂不灭。回首来路,无数先贤英烈以其英勇无畏和深明大义,毅然完成历史交付的使命任务,筑就民族复兴征程的闪亮灯塔。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6日)《人民日报》(2018年6月13日,10月1日)
(1)如何理解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5分)
(2)从法律社会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以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5分)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中国相继举办了四大主场外交活动: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
《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指出,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弘扬上海精神 增添时代内涵
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深刻洞察当今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强调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明确提出当今时代应当遵循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上海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独善其身。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只有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事实证明,“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和价值,为所有致力于睦邻友好和共同繁荣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国际社会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面向未来弘扬“上海精神”,关键是按照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这一思想为遵循,积极应对内外挑战,全面推进各领域合作,就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上合智慧”和“上合方案”。上海合作组织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事业。坚定弘扬“上海精神”,不忘初心,携手前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新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一定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发展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非携手同心 共命运 促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
——中国在合作中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
坚持做到“五不”,即: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中国永远是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任何人都不能破坏中非人民的大团结!
——中国在合作中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中国主张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张开怀抱欢迎非洲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非人民振兴的步伐!
——中国在合作中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
中国坚持把中非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中非人民福祉而推进合作。凡是答应非洲兄弟的事就会尽心尽力办好。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任何人都不能以想象和臆测否定中非合作的显著成就!
——中国在合作中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凡是对非洲有利的事情,我们都欢迎、都支持,全世界都应该尽力做、认真做。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和干扰国际社会支持非洲发展的积极行动!
扩大对外开放 机遇世界共享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同时,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今年4月,我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说过,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我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中国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中国将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1)为什么“主场外交”成为全新的中国名片?(4分)
(2)中国主场外交贯穿着怎样的对外关系理念?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智慧和方案?(6分)
19考点全面分析,20备考规划指导,你要赢在起跑线上!
【19数政英真题解析】
【19管综真题解析】
看完直播热血沸腾?今年寒假别浪费
【高数、英语、计算机、初数、金融】
领寒假作业→
微博@启航考试学校~
关注直播抽奖中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