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相关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心理学专业也就成为了考生考研报考的热门选择。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启航考研准备了以下2021心理学考研知识点之记忆,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记忆
一、艾宾浩斯与巴特利特的研究
艾宾浩斯(1850~1909)与巴特利特(F.C.Bartlett,1886~1979)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虽然他们研究记忆的途径是对立的,但两人都对后来的记忆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艾宾浩斯的研究
Ebbinghaus受到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英国经验主义者所描述的联想过程。他在人为的实验室条件下产生联想,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记忆进行客观的测量,我们称之为新联想主义心理学。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
第一是无意义音节(nonsensesyllables)
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savingsmethod)
1、遗忘曲线
2、关于联想的实验
a-b-c-d-e顺向联想(直接联想)
e-d-c-b-a反向联想
a-cb-d (间接联想)
艾宾浩斯在小结他研究记忆的方法时写道:在研究心理过程时应用所谓自然科学的方法,遇到两种根本性的困难:
第一、心理活动的经常变化和反复无定使之不能布置稳定的实验情境
第二、心理过程无法测量或计量。
对此项工作的评价
一种批评是他制作的无意义音节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且各音节之间的难度也不一定相等。
另一种批评是关于他自己做被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产生前摄和倒摄抑制他自己知道了每一个实验的目的,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其他人身上去等等。
这些批评并不是全无道理,但艾宾浩斯介绍了测量记忆的方法,较好地控制了实验条件,不仅对记忆过程进行了客观的研究,对遗忘量也做到了数量化。
在高级心理过程只能作为思辨哲学研究的课题时,艾宾浩斯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至于以上缺点,如果和他的贡献比较起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二)巴特利特的研究
巴特利特对艾宾浩斯的研究持批评态度。他认为记忆不仅是形成联想,学习与记忆是一个活跃的过程,涉及意义的追求,把识记材料纳入一定的图式。
他批评艾宾浩斯为避免过去知识的影响而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和记忆的材料,使记忆陷入一种人为的状态,因而对日常生活的记忆缺乏现实意义。艾宾浩斯过于注意记忆的材料而忽视了被试的态度和他们过去的经验等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
图式理论(schematheory):Bartlett认为图式是指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过程,它不仅使个别成分一个接一个地作用起来,而且将他们组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Bartlett认为人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将新的事物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并不断地对已有的图式进行重建。
在Bartlett的记忆过程中,图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记忆过程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改变事件的某些细节,使整个事件更符合已有的图式,意义更明确。
记忆的心理重建理论:Bartlett认为记忆是一种心理重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他认为,对既往事件的记忆不只是简单的保存和再现,而是受文化态度和个人习惯渲染的心理重建。
他经过实验证明了人们对一个事件很少在其发生的当时被如实地知觉到,观察或知觉中的遗漏部分在记忆过程中进行重建时,被以往的经验所填补。
1、关于故事的研究
Bartlett从“北美印第安民间故事”中选了一个叫做“鬼魂的战争”(TheWaroftheGhosts)的故事。
2、关于图画的实验
记忆变化有以下趋势:
精心组织(信息添加与细节夸张)
简单化(特征简化为习惯形式)
命名(言语符号影响材料再现)
细节保存(赋予符号意义)
(三)艾宾浩斯和巴特利特实验比较
他们都是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家,都试图经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不是思辨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规律
但是Ebbinghaus是新联想主义的心理学家,而Bartlett是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是有很大区别的。(表)
(四)我国学者有关记忆的研究
由识记方法分析识记过程:
一类是累计式的
一类是纲要充实式的
二、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
记忆过程通常包括三个相互有机联系的阶段:编码(encoding)存储(storage)提取(retrieval)
(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
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强调记忆作为不同的结构而存在,所以多重存储模型又叫做形态模型(modal model)。它强调每一结构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作为3种不同的记忆结构(memory structure),在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
1.感觉存储或感觉记忆
在感觉记忆中,心理学家研究得最多的是视觉形象的存储(iconic memory)与听觉回声的存储(echoic memory)。
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持较多的信息。
2.短时存储或短时记忆
(1)短时存储的容量
时记忆的容量可以经过测定记忆广度(memory span)来获得。
数字材料为例,向被试朗读或视觉呈现一系列数字,呈现速度为每秒一个数字。呈现一次后,让被试立刻按原来呈现的顺序把数字写下来。被试所能正确写下来的最长系列叫做记忆广度。
忆广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同一长度的数字系列连续呈现,每种长度各呈现3个系列。正确再现一个系列得1/3分,3个系列全部正确再现者得1分。以得1分的最长系列的长度为基础,在加上从其他长度系列所得的分数就是所求的记忆广度。
使用的材料不同记忆广度也就会发生变化。如数字广度为7~10.单词广度是5~7.句子广度包含的单字可达20.那么,记忆广度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呢?
时记忆容量通常是以组块(chunk)作为测量单位的,组块是人们熟悉的一个单元。数字、英文字母、汉语单字、汉字词、句子等都可被用来作为组块。
(2)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
Conrad1964年给被试视觉呈现两种不同的字母串:声音上混淆的,如CTVG和另一种不混淆的,如XVSL。他发现回忆声音混淆的字母串时错误更多。如把B写成P,把C写成T,把F写成M,等等。
1966年Baddeley扩展了Conrad的发现。结果表明,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而意义相近的单词正确回忆率远远高于发音类似的单词,这说明短时存储是以声音编码的。
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是否必须是听觉的呢?上面讨论的都是语言材料,如字母单词之类。这样的信息用听觉编码、用内部语言复习当然是适宜的。
但如果所要识记的是某一动作,或者是一张图画,用听觉编码就不大方便,而用视觉编码则是必须的了。
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
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3个部分:
近因效应(recenty effect,)
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
渐进线(asymptote,)
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进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短时存储不同与长时存储还得到负近因效应(negative recency)的强有力支持。
4.对记忆多重存储模型的质疑
连续分心实验范式中的近因效应
非常短暂项目呈现过程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二)记忆的加工层次
1972年前10多年间,人的记忆研究一直由信息的储存以及它在储存中间的传递这样的概念所统治。
Craik等人(1972)较系统地批评了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进而提出了研究记忆的新途径即加工层次的途径。
1.记忆的多重储存模型的合理性及其弱点
2.加工层次的途径
Craik等人认为,记忆是同知觉加工的水平联系在一起的。知觉对刺激物作一系列水平的分析,初级阶段涉及物理或感觉特点,而后来的阶段则更多涉及把输入与头脑中已存储的经验的抽象进行匹配,最后阶段意味着更深程度的意义与认知分析。
加工层次观点认为:一个人对材料的记忆依赖于他对材料的加工深度即学习方式,凡是在意义的水平上加工,通常都会导致良好的记忆。
3.加工层次途径的贡献及问题
在Craik等人提出加工层次的概念以前,记忆的研究者几乎没有注意到知觉和记忆的关系,也不知道编码、加工过程具有多种形式,是灵活多变的。
多重存储模型只强调复述一种加工过程,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所有的记忆理论都必须对性质不同、丰富多彩的加工过程作出说明。
加工层次途径也有它的缺陷,即加工深度没有独立的指标来规定。这样,加工深度就是由实验结果来定义的,记得好的必定是加工层次深的,这也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圈子里了。Craik等人非常理解这一问题,曾尝试使用加工时间作为独立指标来测量加工层次,但实验研究表明,加工时间与各加工层次并没有对立关系。
(三)记忆的提取过程
心理学家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出一系列强调存储和编码的记忆理论,但却普遍忽视对记忆的提取过程的研究。
目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坚信提取过程在回忆时所起的重要作用。Tulving(1991)就曾经明确指出:“记忆的关键是提取”。也就是说记忆是两类信息的综合物,即编码信息与提取信息。
编码特异性原则: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而已存储的信息又决定了什么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经过它来提取已存储的信息。
编码/提取范式(the encoding/retrieval paradigm)
三、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
陈述性记忆
内隐记忆
前瞻记忆
程序性记忆
外显记忆
回搠记忆
(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启动效应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启动效应的基本特征是与意识分离,所以它又被称为无意识的记忆,即内隐记忆。
直接启动(direct priming)间接启动(indirectp riming)
知觉辨认: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在速示的条件下对学过及未学过的单字进行辨认。(模糊字辨认)
词干补笔:在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提供单字的头几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字母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字。(部首补笔、带部首补笔)
补笔:测验时提供给被试随机去掉字母或笔画的单字。
研究者把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符合实验性分离逻辑的实验是这样的:控制单一的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中变量的效应iexclshy,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测验任务中的结果,但不影响另一种测验任务的结果,或者变量对两种测验任务的结果的影响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外显记忆测验:测验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如自由回忆与再认。
内隐记忆测验:测验并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提取信息,只要求他们专注于眼前的任务,如知觉辨认与词干补笔。
任务分离程序:指导语不同对被试提出了不同的任务要求,在方法学上假设完成不同的任务所需要提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因而参与的心理加工过程也是不同的。经过不同的测验结果来推测心理过程的差异。
评价:两种测验线索不同、任务不同、指标不同,具有不可比性不能保证任务的纯净性。
过程分离程序:认为大多数记忆任务都包含了不同程度的意识与无意识加工。假设意识性提取过程和自动提取过程彼此独立一是意识性提取表现为全或无,自动提取则是有对有错两种提取过程在包含与排除条件下性质稳定。
包含是指两种提取过程共同促进作业成绩,之间是协同关系排除是指两种提取过程多作业成绩的影响相反,之间是对抗关系。
学习材料:视觉呈现词(阅读)、变位词(要求排列合理顺序)、听觉呈现词(读出并记忆已备再认)。
测验材料:视觉呈现词、变位词、听觉呈现词、新词。
测验条件:包含条件下要求被试对测验材料均进行新旧再认判断排除条件下要求被试仅对听觉呈现词进行积极的再认判断。
在记忆任务中,R表示利用意识性提取完成测验的概率,A表示利用自动提取完成测验的概率。
独立的意识提取贡献为R(1-A)
独立的自动提取贡献为A(1-R)
P(旧/包含)=R+A(1-R)
P(旧/排除)=A(1-R)
R=P(旧/包含)-P(旧/排除)
A=P(旧/排除)/(1-R)
变位字:R=0.51 A=0.59
视觉呈现词:R=0.11 A=0.42
说明学习阶段的加工深度能影响意识性提取的概率,但对自动提取的概率影响不大。
(二)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三)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四)关于启动效应的两种观点
Tulving等人提出的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
Roediger等人则提出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
1.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
2.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
Roediger等人主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测验之间的分离现象只是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认知程序(或过程)不同而已。这种观点包括4个基本假设:
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时所要求的认知过程相似或重叠,则测验的成绩好,否则就差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要求的提取过程不同,结果,这两类测验从学习时不同的加工过程获益也就不同
学习时的意义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映象等加工过程导致大多数外显记忆(回忆和再认等)成绩良好
大多数内隐记忆测验严重地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度。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