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柯达公司——一个衰败的案例
近日,国外有媒体报道,柯达如果出售数码专利失败,将在未来几周申请破产保护。
柯达的英雄末路,可以说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前段时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 2015 年最可能消失的品牌调查结果,柯达位居首位,并称没有人对这一排位感到吃惊,因为这家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很差劲,“没有任何前景”并且“没有采取任何改变措施”。
不过,柯达将要破产的消息一出,还是立刻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不少人为此扼腕叹息。遍布大街小巷的黄色柯达店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作为全球影像和冲印行业的领导者,柯达曾是摄影领域的代名词,1997 年市值达到顶峰,约 300 亿美元。然而,眼下这家有着 132 年历史的公司市值却只有 1.45 亿美元。由于股价连续 30 天低于 1 美元,处于困境中的柯达日前表示,如果未来 6 个月内公司无法提高股价,则有可能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柯达的衰败可以说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也可以说是一家企业战略失败的经典案例。当摄影技术从“胶卷时代”大踏步进入“数字时代”之际,柯达舍不得放弃传统胶片领域的帝王 地位,面对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反应迟钝。其实,并不是柯达不具备数字影像方面的技术和能力,相反,柯达早在 1976 年就开发出了数字影像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而且其在 1991 年就有了 130 万像素的数字相机。但是,倚重传统影像业务的柯达高层不仅没有重视数字技术,反而把关注的重点不恰当地放在了防止胶卷销量受到不利影响上,导致该公司未能大力发展数字业务。结果就是舍不得“自杀”,只能被“他杀”。2002 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只有 25% 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胶片已达到了 60%。随着胶卷的失宠,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现,柯达走向了末路。
今天,产业技术换代加快,各种技术路线和产业链之间在基础研究、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各个层面激烈竞争,企业要基业长青,就需要把握产业技术竞争演变的态势,随机应变,在技术驱动扮演重要角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如此。柯达曾经是美国高技术产业的骄傲,但其忽视了数码技术兴起对摄影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创新的机遇,最终无力回天。
问题:
1.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柯达公司衰败的原因。
2. 分析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启航教育热门私房课
MORE小班面授 名额有限 抢先体验
编辑推荐
最新内容
姓名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