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博士生培养的定位基本清晰,主要是为高等教育机构、研发机构、公共管理机构培养高水平的学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希望学生通过博士求学期间的系统学术训练,为将来的学术研究、科技开发、高效管理打下学识与方法上的坚实基础。但是社会经济发展对硕士的需求更加多元,其定位也更加复杂,定位复杂必然会带来复杂的培养模式。因此,在新时代,对硕士的培养务必要改变将硕士培养当成博士培养简化版的传统做法,在招生、培养与毕业等各个环节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
其一,根据社会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硕士培养项目。硕士的需求多元,作为供给侧的高校应该主动去做各方面的市场调研,开发丰富多彩的硕士培养项目,引导社会对硕士多元的需求。比如开设学习方式更加灵活的硕士项目,可以远程在线,可以校企合作,可以海外研修,可以注重课程学习,也可以注重实践开发,这样必将吸引更多的人进行硕士学习,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本在质量和层次上的提升。
其二,继续推进分类培养的改革。如果硕士培养项目更加丰富多彩,必然要对不同的硕士项目进行分类培养,否则就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疑。对于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术化导向与应用型导向的区分,对学术学位学习者的培养要注重和博士学位的衔接,对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注重和实际就业市场的衔接,而不应对其进行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考查。
其三,硕士学习年限应该更有弹性。绝大多数的硕士学习者都是成人学习者,他们学习具有很大的机会成本,他们将时间花在学习上,就意味着学习时间内收入的减少。如果学习年限更有弹性,将有助于成人学习者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学习调整,达到学习与发展的动态最优均衡。目前英美等研究生教育强国在学习年限的设置上均比较灵活,也吸引了大量国际学习者前来学习。
其四,继续增加国际化水平。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硕士培养也要有这样的战略眼光。一方面要有意识培养本土的学生到世界舞台贡献中国人的才智;另外一方面要吸引更多国际化学生来中国高校接受教育,培养更多的国际友人。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我国的硕士生培养达到国际化水平,在招生、师资、课程、实习与实践、学生管理、就业等方方面面,帮助本土学生获得国际化的眼光与素质,帮助国际学生在中国获得机会、实现梦想。
其五,硕士培养和劳动力市场进行更多互动。硕士培养如果不再单纯定位在学术研究上,那么就必须和劳动力市场进行更多的互动,以了解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作为供给端,还需要主动预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引导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其六,促进硕士培养中的学科交叉。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越来越快,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联合将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国内的一些学科交叉硕士项目虽然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但是这些项目社会需求较大,学习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学习者的积极性也较高。虽然目前做起来并不容易,但是依然要促进硕士培养中的学科交叉。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清华大学已经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前瞻性,正着手系统梳理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的定位与实现路径。相信国内很多高水平高校也已经启动或者正在准备相应的工作。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硕士生教育培养项目会更加多元与丰富多彩,学习者规模会扩大至五湖四海,不同学科、高校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会更加紧密,如此,研究生教育定能担起新时代的使命任务。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