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一流学科”和“A类学科”的讨论在高校招生季、考研选择和人才招聘中越来越频繁。许多考生和家长在择校时,经常会疑惑:“双一流学科和A类学科到底有什么区别?”两者听起来都很“高大上”,却代表着不同的评选逻辑和政策背景。
那么,双一流学科和A类学科的区别是什么?
它们分别意味着什么?
对学生未来的影响又有哪些?
一、什么是“双一流学科”?
“双一流学科”是指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专业领域,由国家在“双一流建设”战略中,遴选出的具有发展潜力、学术地位突出的重点学科。
“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教育部于2015年提出并于2017年正式启动的国家级重点工程。
在“双一流”框架下,一部分高校入选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原称“双一流大学”),一部分高校的某些学科则被评定为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即“双一流学科”。
这些学科会获得财政专项支持、科研项目倾斜和人才政策优待。
二、什么是“A类学科”?
“A类学科”是指在教育部学科评估(如“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级别(A+, A, A-)评价的学科。
背景介绍: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CDGDC)自2002年起,定期对全国高等院校的学科进行评估。
最新一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于2017年公布,评估学科包括理、工、文、管、法等一级学科,结果以等级形式展现:A+(前2%)、A(前5%)、A-(前10%),之后依次是B+、B、C等。
评估依据包括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十余项指标。
三、双一流学科和A类学科的核心区别
对比维度 | 双一流学科 | A类学科 |
---|---|---|
发起部门 |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 教育部学位中心(CDGDC) |
含义 | 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学科 | 全国高校同类学科评估中排名前列者 |
评选方式 | 专家遴选、政策导向、结构布局考虑 | 量化评分、数据支撑、同行评议 |
数量 | 每轮遴选100多个学科,涉及约100所高校 | 几乎所有高校学科都参与,等级分布广 |
建设经费 | 获得专项财政资金、政策支持 | 没有直接财政拨款,但影响力强 |
评估周期 | 动态调整、周期性更新 | 每五年左右一次,全国统一 |
含金量 | 国家战略导向,含金量高 | 学术声誉标志,参考价值大 |
四、双一流学科一定是A类学科吗?
不一定,但多数情况下是。
多数双一流学科在学科评估中也取得了A类及以上成绩,代表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研究实力。
但也存在一些“双一流学科”,在评估中仅为B+或B类,这可能与其所在行业前景、区域布局、国家战略需求等有关。
相反,有些学科虽然在学科评估中是A+(全国前2%),却未能入选“双一流学科”,这可能由于该校未入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该学科虽强但未被国家重点扶持。
举例说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是“双一流学科”,同时也是A+,名副其实的顶尖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在评估中为A+,但未入选“双一流学科”。
五、对考生和家长而言,有哪些参考价值?
1. 志愿填报
如果你更重视未来发展平台、科研经费和国家政策扶持,优先考虑“双一流学科”;
如果你更看重学术排名、就业口碑、专业强度,可以参考A类学科评估结果。
2. 考研择校
对于报考硕士/博士的学生来说,优先选择学科评估为A+或A的学校和专业,意味着该学科研究氛围好、导师资源丰富,录取质量和培养质量较高。
3. 求职就业
一些大型国企、研究机构、政府单位在人才引进时,会特别注明**“要求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双一流建设学科”**,而A+级别的专业毕业生也同样受到青睐。
总结
“双一流学科”和“A类学科”代表的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两个不同的评价体系——前者偏政策扶持与国家战略布局,后者更注重学术评价和教学水平。
两者虽有交集,却不能完全等同。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发展规划、职业目标做出理性判断,而非盲目追逐“标签”。
真正优秀的学科,不一定有“双一流”头衔;真正适合你的大学,也不一定在各种榜单前列。
以上就是“双一流学科和A类学科区别是什么”相关内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双一流学科和A类学科区别问题,欢迎咨询启航考研辅导机构。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