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摘自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2
近期,许多高校发布论文写作规范时,对人工智能(AI)的应用设定了明确规则,禁止利用 AI 实施学术不端行为,并规定了 AI 生成内容检测、学生自查自纠、教师专项指导等配套机制。这些举措,有利于规范 AI 的应用,确保学生自主完成论文。
在学术写作中,AI 的“双刃剑”效应尤为明显。一方面,AI 根据指令进行“跨领域、跨语言、跨体裁”的信息整合,可以在资料整理、图表制作、语法检查等方面完成大量简单、初步、重复性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灵感创意、拓展视野思路,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术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面对专业学术问题,AI 的“作答”时常“不走心”“不靠谱”,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倒果为因等错误。“一键生成”的文章,大多存在千篇一律、言之无物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这也容易诱发剽窃和侵权等乱象,背离学术研究的宗旨,干扰误导后续研究工作,甚至引发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放任 AI 学术写作野蛮生长,将会助长投机取巧、惰于思考的风气,导致学术精神、研究能力、教育质量的滑坡。
面对 AI 浪潮,应该与时俱进、拥抱变化,也需要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应用不等于滥用。合理善用,才能实现“人机共舞”。对学术写作而言,AI 理应是“助手”,而非“替身”,更不应沦为学术不端的“帮凶”。可以用它来查漏补缺、提高效率,但绝不能用来捉刀代笔、造假作弊;可以用它来做简单重复的事,但绝不能把创意、想象和逻辑的建构也全都让渡给 AI。应该完善规范,形成“AI 向善、学术向好”的良性循环。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9日)
(1)“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请阐述其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原理。(或请从矛盾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作用二重性的视角说明。)
(2)运用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AI 向善、学术向好”的良性循环。(或运用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说明“AI 理应是‘助手’,而非‘替身’”。)
(3)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启航教育热门私房课
MORE小班面授 名额有限 抢先体验
编辑推荐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