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2024-07-08
有人认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一命题

2024-07-08
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

2024-07-08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这是

2024-07-08
人在心情愉悦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2024-07-08
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

2024-07-08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的思想观念属于

2024-07-08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2024-07-08
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2024-07-08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的共同启示是

2024-07-08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的“朱陆之

2024-07-08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是

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