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认为政治相比其它科目来说难度更大,不仅需要记忆储备大量知识,还需要关注新政治动态。下面启航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实践目的和过程”,希望能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准备政治科目。大家一定要相信,无论是学习哪一科目都是需要找对方法的。
1、实践目的
目的性是实践的基本特征之一。目的既是实践运行的初始环行,也是实践运行的内控因素,它贯穿和渗透于整个实践过程以及结果之中。
实践目的的提出,首先意味着人们对自身需要有了一定的意识,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确立实践目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于实际改造客体之前在思维中对客体进行改造,在观念中预先规定活动的结果,形成关于理想客体的观念模型的过程。这就是说,目的是人的意识对客体的超前改造,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客体自在形式的一种批判性、否定性反映。
目的总是指向一定的客体,并以一定的客观现实为依据。但直接的客观现实无法满足主体的需要,主体所提出的目的不论具有何种性质、何种类别,都表现为要建立一种或实现一种客观世界中现在还没有的东西。目的表明人对客观世界的不满足,鲜明地体现着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实然与应然的矛盾。
目的既然以客观规律以及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为前提、要提出目的就必须认识客观规律以及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但是,对物的正确认识以实践为前提,而在主体设定实践目的时,现实的实践活动还没有展开,因此,任何目的的提出都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目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在实践之前就能提出相对合理的实践目的。这是因为,人的任何具体实践都以过去实践的经验为前提,人的需要是在过去改造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积累关于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客观事物在结构、属性等方面的一般性、共性,使得人们能够把过去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尚未改造过的新的客体。
2、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实现的是双重的否定:一方面,主体实际地否定了作为目的前提的客体的现成客观性;另一方面又实际地否定了目的本身的单纯的主观性。在这双重否定中,作为目的前提的客体没有消失,只是改变了原先那种自在形式,转化为符合目的要求的客体;目的本身也没有消失,但否定了它原先的观念形态,即通过实践而实在化、对象化于被改变了形式的客体中。通过这种双重否定,实际建立体现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物质实在,这就是目的的实现。
以上是启航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实践目的和过程”的相关内容,希望为大家准备考研政治科目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5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5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5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