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习考研政治的过程中,大家总会看到一些文献,复习的多了就会觉得有点混乱。为此,启航考研官网小编整理了2021考研政治核心选择题的考点,包含时政,思修,毛中特,史纲等部分,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时政篇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农民问题丛刊》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四、《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11月
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六、《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考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七、《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的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八、《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
②敌人的强大;
③人民军队的弱小;
④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其中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②③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九、《实践论》(1937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十、《矛盾论》(1937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十一、《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革命道路和形式,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十二、《论持久战》(1938年)
1、分析了中日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3、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5、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十三、《〈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第一次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第一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形式(武装斗争)。
十四、《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和新民主革命两个概念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学科概念;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第一次提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六大特点;
4、进一步揭示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5、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十五、《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客观依据: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革命阶段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4、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
十六、《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毛泽东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
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并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十七、《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
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2、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3、提出中共三大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联系群众;
(3)批评与自我批评。
4、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5、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6、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7、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中共十二月会议)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1)满足贫雇农的要求;(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土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1、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恢复和发展生产)和主要途径。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装全党;
4、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估计了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糖衣炮弹。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进一步完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6、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社会主义。
《论十大关系》(1956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
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1)经济方面:
①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
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国防建设;
③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支援内地;
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⑤集体、国家、个人的关系三者兼顾。
(2)政治方面:
①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②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③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④是和非的关系;
⑤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反对一概排外,反对全盘西化。
3、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了唯物史观。
4、辩证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别国长处。
5、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6、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1、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阐明了政治生活主题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①敌我矛盾,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解决;
②人民内部矛盾,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5、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6、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7、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的现实意义:
①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修改宪法提供基本依据。
【25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5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5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热门下载
资料下载
院校解析
真题解析
考研数学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