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教育综合)_院校考研大纲_院校考研大纲考研网 - 启航考研院校库

公司logo

湖南师范大学

211

联系方式:0731-88872222

  • 地区:湖南
  • 类型:综合类
  • 隶属:地方所属

学科建设:院士:5 硕士点:一级37 博士点:一级21 国家重点学科:6

院校排名:综合排名:59 师范类:6

地址:长沙市麓山路36号 邮政编码:410081

首页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教育综合)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2-12-29

1142

2022年考研即将开始,希望22考研的考生们根据大纲内容进行查漏补缺,23考研的考生们可以根据大纲内容进行备考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具体内容,希望大家备考顺利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333]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综合

教育学原理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校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中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四)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学习和研究教育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及其本质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2.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全民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终身化;教育信息化。

(二)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1.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2.教育的主要形态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等教育形态的涵义及特点。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政治对教育的影响;人口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战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1.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二)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三)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坚持教育创新。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社会基础。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强调某些方面的素质。

(四)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创新人才的培养。

六、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一)德育

1.德育与德育功能

(1)德育的内涵

(2)德育的历史发展

习俗性德育及其特征;古代德育及其特征;现代德育及其特征。

(3)德育的功能

德育功能的概念及分类;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及个体性功能。

2.德育目标与内容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的含义;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

(2)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的含义;确立德育内容的依据;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德育内容的拓展。

3.德育规律与原则

(1)德育规律

德育规律的含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的含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德育模式、途径与方法

(1)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的内涵;国内外主要德育模式;德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2)德育途径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

(3)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二)智育

1.智育的内涵和意义

2.智育的目标

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智育的内容

(三)体育

1.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2.体育的目标

获得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品行。

3.体育的内容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四)美育

1.美育的内涵和意义

2.美育的目标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美育的内容

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自然美。

(五)劳动技术教育

1.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

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生产劳动与技术;家政与家务劳动;公益劳动。

七、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学校的产生;学校的发展;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中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3.部分国家的学校制度

美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法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深化不同层级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2.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努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质量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发展;建构终身教育体系。

八、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的概念;课程的类型。

(二)课程开发

1.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的含义;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及其表述方式;课程目标确定的环节。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选择的含义及基本取向;课程组织的含义及课程组织的要素;课程组织维度及基本标准;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的含义、层次和基本取向;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分类。

(三)课程改革

1.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八次课程改革概况;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目标重建;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新进展。

2.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

九、教学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基本内涵;教学的主要作用;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理论与规律

1.教学理论

传统教学论的三大里程碑;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

2.教学要素、过程及其规律

3.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定义;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因材施教性原则、伦理性原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三)教学实施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步骤。

2.教学环节

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定。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定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4.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分组教学、走班制等教学组织形式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内涵;教学评价的类型;教学评价的功能。

(四)中小学教学改革

1.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指向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化”;教学评价走向“关注目标”与“关注价值”并重。

2.当代世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信息技术引起的教学改革。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意义;教师的角色。

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3.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

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特点;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二)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1.班级与班级管理

(1)班级的一般概述

班级的概念和特点;班级的构成和功能;班级的最高组织形式——班集体。

(2)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的概念和特性;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班级管理的原则;班级管理的主体。

(3)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策略的概念;班级管理策略的基本类型。

(4)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制度管理方法;民主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

2.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

(1)班主任概述

“班主任”的产生;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角色规范;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班主任的专业素质。

(2)班集体

班集体的内涵与特征;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3)班集体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整合班级资源。

(三)学生

1.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当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时代特征。

2.学生观

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学生应当获得全面的发展;学生发展应当具有个性化。

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十一、教育科学研究

(一)教师与科研

1.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回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和工作满意度;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2.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类型

3.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

指向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指向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指向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指向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二)教育科研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资料搜集与数据采集;资料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论文撰写和成果发表。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

十二、当前教育热点与前沿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二、参考书目

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郭娅玲主编:《德育与班级管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中国教育史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考试内容

1.全面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著名学校;教育著作;教育人物。

2.基本把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事件的内容及其特征。

3.初步了解教育人物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情怀。

(二)考试要点

一、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

1.“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

2.“六艺”;诸子私学;稷下学宫;期会

二、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习相远”: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六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

2.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3.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六经”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4.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5.教育论著的教育思想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中庸》:“天命之谓性”与“修道之谓教”、“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

《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原则、尊师重道。

三、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经学;《白虎通义》、熹平石经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曹魏“五经课试法”;西晋“国子学”;刘宋“四学”、“总明观”;梁“五馆”。

2.隋唐“官学”体系的完备

国子监;六学一馆;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

道统说与师道观;“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北宋三次兴学;“苏湖教法”;“三舍法”、积分法、学田制、《州县学赦令格式》;“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制;社学;义学。

2.书院的建立与发展

北宋四大书院、南宋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朱张会讲与书院讲会制;太极书院、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书院教育的特点。

3.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

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六经皆心迹”的教学观;“趋向鼓舞,中心喜悦”的儿童教育思想。

5.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教育社会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论与教育个体作用;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

6.颜元的教育思想

“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过程方法。

六、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教会学校的举办

马礼逊学校;宁波女学。

2.洋务学堂的创立

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

3.维新学堂的创办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经正女学;京师大学堂。

4.清末教育制度变革

“壬寅-癸卯学制”;建立教育行政体制:学部;确定教育宗旨;“庚款兴学”。

七、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1.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2.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3.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4.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八、中华民国时期教育体制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2.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流行的教育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乡村教育思潮;工读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3.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

4.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

九、中华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尚自然,展个性”的个性教育思想。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社会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方针;“手脑并用”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敬业乐群”的职业教育道德规范

3.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除文盲,作新民”的平民教育宗旨;“四大教育”的平民教育内容;“三大方式”的平民教育途径。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

“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构造思想;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乡村教育使命;“改变社会现状,建设新文明”的乡村教育目的;以文化改造和精神教育为核心的乡村教育内容;“乡农学校”的乡村教育形式。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创造教育思想:创造教育的目的;创造教育的“六大解放”。

6.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活教育”的本质论;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

二、参考书目

张传燧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原标题:湖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文章来源:https://yjsc.hunnu.edu.cn/info/1027/12130.htm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END

涵盖31省,862所院校,756个专业

为考研学子提供院校咨询专业咨询备考咨询

使用声明:

1.本查询系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研招单位招生网及对外公开的数据、国家官网公布的数据

2.本平台历年高校数据仅供考生参考,如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

 一对一答疑

获取一对一答疑

首页 | 研究生兼职 | 付款方式 | 集训基地 | 关于我们  | 产品合作  |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8-2020 jixun.iqihang.com 京ICP备16065416号-7

北京市启航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08-750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