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输入手机网址:
m-jixun.iqihang.com
扫一扫进群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2-12-13
2064
2022年考研即将开始,希望22考研的考生们根据大纲内容进行查漏补缺,23考研的考生们可以根据大纲内容进行备考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北民族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具体内容,希望大家备考顺利哦~
湖北民族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 基础生态学 | 编号 | 812 |
考试专业 | 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
一、考试性质 | |||
基础生态学是报考我校林学学科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初试科目,是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的基础性学科;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林学学科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
二、考核目标 | |||
本科目主要考核对生态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及应用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 |||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满分:150分。 3、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40分(共10题,每小题4分) 简答题: 60-90分(共6-8题,每小题10-15分) 论述题:20-50分(共1-2题,每题20-50分) |
|||
四、考试内容 | |||
第一章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初级生产及其测定;次级生产量及生产过程;种群层次、食物链层次以及生态系统层次上的能量流动分析。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概念;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以及有毒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 第五章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子概念及类型;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光、温、风、火及水等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第六章 种群的一般特征 种群、集合种群、单体及构建生物、种群调节、生态入侵等的基本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种群调节理论。 第七章 种群生活史 生活史及其概述,繁殖成效;种群的繁殖策略及r-K自然选择理论。 第八章 种内和种间的关系 种内及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相关概念;竞争模型及判断;生态位理论。 第九章 群落组成及结构 生物群落的概念、基本特征;群落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岛屿与群落结构;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第十章 群落动态 群落演替概念、类型;演替顶级理论;典型群落演替阶段;演替模式。 第十一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群落分类和排序的概念;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及主要分类单位概念。 第十二章 世界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三相地带性);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及特征。 第十三章 应用生态学 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人口与资源、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管理。 |
|||
五、参考书目 | |||
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等 《基础生态学》(第3版),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
原标题: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文章来源:https://www.hbmzu.edu.cn/yjsc/info/1005/1568.htm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涵盖31省,862所院校,756个专业
为考研学子提供院校咨询专业咨询备考咨询
使用声明:
1.本查询系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研招单位招生网及对外公开的数据、国家官网公布的数据
2.本平台历年高校数据仅供考生参考,如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
一对一答疑
首页 | 研究生兼职 | 付款方式 | 集训基地 | 关于我们 | 产品合作 |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8-2020 jixun.iqihang.com 京ICP备16065416号-7
北京市启航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08-750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