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的招生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1.全面掌握中国语言文学以及世界华语文学的基本常识。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3.具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与较强的写作能力。
4. 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
三、试卷结构
总分150分
1.评论(40分)
2.分析(50分)
3.写作(60分)
四、考试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主要内容
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2)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3)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4)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5)语音。语音研究的诸方面,音响,发音,音位,音位的聚合
(6)音位的组合
(7)语法。语法和语法单位,组合规则,聚合规则,变换,语言的结合类型和普遍特征。
(8)词义。词汇和词义,词义的聚合,词义的组合。
(9)文字和书面语。文字和语言,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书面语。
(10)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语言的统一
(11)语言的接触。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语言的融合,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12)语言系统的发展。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2、汉语言文字学
考察考生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基本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2)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3)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4)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5)语音。语音研究的诸方面,音响,发音,音位,音位的聚合
(6)音位的组合
(7)语法。语法和语法单位,组合规则,聚合规则,变换,语言的结合类型和普遍特征。
(8)词义。词汇和词义,词义的聚合,词义的组合。
(9)文字和书面语。文字和语言,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书面语。
(10)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语言的统一
(11)语言的接触。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语言的融合,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12)语言系统的发展。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3、中国古代文学
(1)掌握古代文学史发展的总体轮廓,阅读每个时期重要作家的主要作品并能够进行高水平的艺术鉴赏与评论。如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汉大赋及散文、魏晋诗歌及文学批评著作、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明清时期的重要小说。
(2)掌握古代文学史每个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现象、流派、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成就。
(3)掌握古代文学史每个时期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文学史常识。如神话、《诗经》及“六义”,《尚书》、《逸周书》、《国语》、《左传》、《战国策》,《论语》、《老子》、《墨子》、《孟子》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其他重要典籍,汉乐府,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婉约派、豪放派、戏曲相关概念,章回小说等。
4、中国现当代文学
(1)对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背景有较广泛的理解。如: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白话文学格局的开创,新文学社团和流派的兴起及发展,左联的成立和左翼文学运动,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等非左翼作家群,抗战文艺,1940年代国统区文学,延安文学,十七年文艺运动和各体创作,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1990年代文学转型,新世纪文学,台港澳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概观。
(2)能够掌握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要求了解重要作品的内涵、形象、形式特点,并有自己的审美感受,了解作家的艺术风格、思想倾向等。如:鲁、郭、茅、巴、老、曹的代表作,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社团代表性作家作品,丁玲、张爱玲、萧红等现当代重要女作家代表作,新感觉派小说、艾青诗作、九叶派诗作,赵树理小说,十七年期间重要小说、散文、话剧、诗歌,伤痕、改革、反思、寻根、新写实、先锋派各潮流标志性作家作品,朦胧诗及后朦胧诗,探索戏剧和先锋派话剧,新生代散文,文化散文、新世纪文学各体裁标志性作品,台港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
(3)要求掌握重要文学现象、思潮的时代背景、过程、内涵、特点。如现代文学阶段的同人团体和同人刊物的兴替,文学论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当代文学阶段文学体制和文学传媒的变迁,启蒙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思潮在现当代文学史各阶段的具体表现。
(4)对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基本的了解。如两岸三地知名学者和重要学术机构有关现当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经典作品个案的研究成果、新进的现当代文学史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著作。
(二)考试要求
1.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素养及分析、综合、逻辑思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2.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并做到观点明确、论述全面、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自圆其说。
五、主要参考书目
黄伯荣:《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郭锡良:《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温儒敏、赵祖谟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