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输入手机网址:
m-jixun.iqihang.com
扫一扫进群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北京工业大学 考研大纲
2019-05-27
1780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 考试内容及范围说明 | |
261二外日语 | 1、日语基础语法 | |
2、助词基本用法 | ||
3、日语基础阅读 | ||
262二外法语 | 1、基础语法 | |
2、常用词汇 | ||
3、动词基本用法 | ||
4、阅读理解 | ||
5、法汉互译 | ||
263二外英语 | 1、 语法与词汇用法 | |
2、 英汉互译 | ||
3、 阅读理解 | ||
4、 短文写作 | ||
331社会工作原理 | 1、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工作概述;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社会工作的理论;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过程;社会工作教育) | |
2、社会学基础知识(社会学的对象与功能;社会;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越轨与社会控制) | ||
337工业设计工程 (报考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工业设计工程偏重理论,涉及工业设计基本理论知识。 | |
337工业设计工程 (报考艺术设计学院) |
基础理论笔试,不指定范围 | |
355建筑学基础 | 建筑学基础涵盖中外建筑史,包括古代与近现代建筑历史的基本知识。 | |
1、外国古代建筑史部分:古埃及建筑、古代两河流域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拜占庭建筑、罗马风建筑、哥特建筑、中古伊斯兰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 | ||
2、外国建筑近现代史部分:十八世纪下半叶至今的建筑发展。 | ||
3、中国建筑历史:中国古代城市、宫殿、宗教建筑、住宅、陵墓、园林等的历史演化发展及其材料、技术构造特征。 | ||
356城市规划基础 (针对专业学位) |
城市规划原理基础知识 | |
432统计学 | 一、统计学 | |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 ||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 ||
3、数据的预处理。 | ||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 ||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 ||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 ||
7、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 ||
8、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 ||
9、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 ||
10、样本量的确定。 | ||
1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 ||
12、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 ||
13、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 ||
14、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 ||
15、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 ||
16、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 ||
17、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 ||
18、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
19、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 ||
20、多重共线性现象。 | ||
21、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 ||
22、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 ||
二、概率论 | ||
1、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 ||
2、事件的概率。 | ||
3、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 | ||
4、随机变量的定义。 | ||
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 ||
6、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 ||
7、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 ||
8、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 ||
437社会工作实务 |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 | |
446城市规划设计(针对专业学位,时间为3小时) | 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 | |
502产品设计 | 产品设计为快题设计,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不指定考试范围 | |
503城市规划与设计 | 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 | |
504建筑快速设计 | 建筑快速设计为公共、居住等类型建筑设计 | |
505快题设计 | 手绘;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不指定考试范围 | |
506专业创作 | 手绘;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不指定考试范围 | |
610基础英语 | 相当于英语专业8级水平考试的: | |
1、词汇用法 | ||
2、阅读理解 | ||
3、短文英汉互译 | ||
4、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议论文 | ||
611基础日语 | 相当于日语专业8级水平考试的: | |
1、词汇用法 | ||
2、阅读理解 | ||
3、短文日汉互译 | ||
4、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作文 | ||
619美术史论 | 基础理论笔试,不指定考试范围 | |
620普通化学-生命16新增 | 1、稀溶液依数性 | |
2、电解质溶液 | ||
3、缓冲溶液 | ||
4、胶体 | ||
5、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 ||
6、化学反应速率 | ||
7、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 ||
8、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 ||
9、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 ||
10、滴定分析 | ||
11、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 | ||
12、现代仪器分析 | ||
621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质膜;物质的跨膜运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骨架;细胞核与染色体;核糖体;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细胞凋亡与细胞衰老;细胞的社会联系 | |
622设计史论 | 基础理论笔试;不指定考试范围 | |
63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同《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 |
633城市规划原理 | 城市规划原理基础知识 | |
6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马克思主义及其鲜明特征 | |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论、意识论 | ||
3、对立统一规律 | ||
4、认识的本质、过程及真理的特性 | ||
5、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 | ||
6、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价值 | ||
7、社会资本再生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 ||
8、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和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 ||
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
10、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1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 ||
652社会学理论 | 1.社会学原理 | |
2.社会学历史 | ||
3.分支社会学 | ||
4.国外社会学理论 | ||
662普通物理I | 1、力学 | |
2、热学 | ||
3、电磁学 | ||
663数学分析 | 1、 极限、连续函数、实数的连续性 | |
2、一元函数微积分 | ||
3、 多元函数微积分 | ||
4、级数、隐函数、广义积分与含参量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 ||
684物理化学I | 1、热力学第一定律 | |
2、热力学第二定律 | ||
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 ||
4、化学平衡 | ||
5、相平衡 | ||
6、电化学 | ||
7、界面现象 | ||
8、化学动力学 | ||
9、胶体化学基础 | ||
801管理学 | 1、管理导论 | |
要点: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的层次、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管理职能、管理角色、管理技能、管理组织、管理理论的演变历史及未来趋势、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 | ||
2、组织文化与环境 | ||
要点:组织文化的形成、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组织文化、民族文化及其不同类型、中国文化、企业文化;文化与创新、创新性企业文化。一般环境、具体环境、环境不确定性评价、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管理。 | ||
3、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 ||
要点:社会责任内涵、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共享价值观、管理道德。 | ||
4、决策管理 | ||
要点:决策制定过程、决策风格、变化条件下的决策问题。 | ||
5、计划 | ||
要点:计划观念与类型、计划工具和技术(PERT网络、负荷图、甘特图、盈亏平衡分析、线性规划)、动态环境下的计划。 | ||
6、战略 | ||
要点:内部环境分析、公司层战略与业务层战略。战略制定流程、战略管理相关内容。 | ||
7、组织 | ||
要点: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类型、职能部门化、管理跨度、组织的权变因素、现代组织设计。 | ||
8、领导 | ||
要点: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费德勒模型、路径-目标模型、虚拟团队;独裁式领导、民主式领导;领导与沟通、沟通信息流向、组织沟通网络。 | ||
9、激励相关理论 | ||
要点:动机、早期动机理论、当代动机理论 | ||
10、控制 | ||
要点:控制、控制过程、监控组织绩效及其工具、公司治理 | ||
11、运营与价值链管理 | ||
要点:运营管理及其战略作用、价值链及其价值链管理的优点。 | ||
803电子技术I | 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 |
1、半导体和晶体管基础知识,场效应管原理和特点。 | ||
2、基本放大电路: | ||
组成和工作分析。静态和动态分析,图解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 ||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共集电极电路。 | ||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析计算方法。 | ||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 ||
3、负反馈放大电路 | ||
负反馈的类型和判断,不同类型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 ||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 ||
4、差动放大电路和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分析 | ||
5、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 ||
组成、特点理想运放的分析方法。 | ||
基本运算线路分析:算术运算、微分、积分运算;电压比较器;矩形波和三角波发生器。 | ||
6、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条件、RC振荡电路分析、LC振荡电路原理。 | ||
7、单相整流电路,电容滤波器的分析,LC滤波器组成、原理。 | ||
稳压管稳压电路,串联型稳压电路分析,集成稳压电路的应用方法。 | ||
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 ||
1、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 ||
2、基本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同或门、三态门,集电极开路门等。 | ||
分立元件与、或、非门分析。 | ||
TTL门和MOS门的特点。 | ||
3、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公式法和卡诺图法。 | ||
组合逻辑线路的分析和设计 | ||
4、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的分析。集成译码器应用。 | ||
5、触发器: | ||
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基本功能、特性方程、特性表、驱动表、状态图、时序图。触发器功能的转换。 | ||
6、时序逻辑部件 | ||
寄存器线路分析,计数器的原理、分类、线路分析、集成计数器的应用。 | ||
7、同步时序逻辑线路的设计 | ||
8、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基本功能。 | ||
804经济学原理 | 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2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宏微观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 | |
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 1、关系数据库概念与原理 | |
2、存储与检索数据 | ||
3、SQL语言基础 | ||
4、SQL语言脚本及编程 | ||
5、数据库安全管理 | ||
6、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 ||
7、数据库规范化与E-R模型 | ||
806电子技术 | 1、基本放大电路分析及性能的实验检测 | |
2、多级放大及反馈电路分析 | ||
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及信号的运算处理分析 | ||
4、信号产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电源分析 | ||
5、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 ||
6、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 ||
7、脉冲波形产生和整形电路的分析 | ||
807教育管理与教学论 | 1、教育管理学 | |
2、发展心理学 | ||
3、教学论 | ||
808教育技术综合 | 教 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音视频教学资源及制作、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系统开发、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管理、教学 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网络教育基础知识、网络教育环境的构成、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网络教育应用开发技术 | |
809工程力学 | 1、静力学部分 | |
力、力偶、力系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约束与约束力。 | ||
平面力系简化与平衡、平面力系简化结果、平衡条件。 | ||
平衡方程应用,平面物系平衡问题、摩擦平衡问题。 | ||
2、材料力学部分 | ||
轴向拉压的应力、变形及强度条件;联接件剪切、挤压强度计算。 | ||
圆轴扭转应力、变形及强度条件。 | ||
弯曲内力及Q-M图;弯曲正应力、剪应力及弯曲强度计算。弯曲变形的积分法。 | ||
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分析的解析法;广义胡克定律;材料的强度理论。 | ||
弯拉(压)组合变形、拉(压)扭组合变形及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 ||
压杆稳定及其临界应力的概念。 | ||
810解剖生理学 | 1.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 |
2.细胞组织的基本功能. | ||
3.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能量代谢与体温、泌尿、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 | ||
4. 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影响因素及调节机制. | ||
811理论力学 | 1、理论力学静力学 | |
力、力偶、力系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计算方法。 | ||
力系化简方法、力系化简结果。包括平面各种力系和空间各种力系。 | ||
平衡方程应用,包括平面物系平衡问题、空间平衡问题、摩擦平衡问题。 | ||
2、理论力学运动学 | ||
点的运动矢量表述方法、坐标表述方法。 | ||
刚体简单运动表述方法和简单运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加速度分析。 | ||
点的运动合成,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 ||
平面运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基点法、加速度基点法。 | ||
运动学综合问题分析 | ||
3、理论力学动力学 | ||
点的动力学基本问题 | ||
质点系动量定理 | ||
质点系动量矩定理 | ||
刚体动力学微分方程 | ||
质点系动能定理 | ||
质点系达朗伯原理 | ||
振动的固有频率计算 | ||
812材料力学I | 1、连续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应力、应变基本概念;胡克定律。 | |
2、轴向拉压问题的应力、强度条件与变形计算;拉压静不定问题。 | ||
3、联接件剪切、挤压强度计算。 | ||
4、圆轴扭转问题的应力、强度与变形计算,简单非圆截面扭转应力。 | ||
5、弯曲问题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 ||
6、弯曲变形计算;静不定梁解法。 | ||
7、应力状态分析,主应力、主方向的概念及其计算;强度理论。 | ||
8、组合变形问题的强度计算。 | ||
9、惯性载荷作用下构件的强度与变形计算。 | ||
10、压杆稳定问题及压杆稳定校核。 | ||
11、疲劳破坏基本概念,疲劳极限与疲劳强度基本概念。 | ||
12、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 ||
813 电工学 | 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 |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 ||
2、电路的分析方法 | ||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 ||
3、电路的暂态分析 | ||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储能元件和换路定律;RC电路的响应;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RL电路的响应; | ||
4、正弦交流电路 | ||
正弦电压与电流;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阻抗的串联与并联;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功率因数的提高 | ||
5、三相电路 | ||
三相电压;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功率; | ||
6、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 ||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交流铁芯线圈电路;变压器;电磁铁 | ||
7、交流电动机 |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 ||
8、半导体器件 | ||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光电器件 | ||
9、基本放大电路 | ||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射极输出器;差分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 ||
10、集成运算放大器 | ||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运算放大器在波形产生方面的应用;使用运算放大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
11、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 ||
反馈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 | ||
12、直流稳压电源 | ||
整流电路;滤波器;直流稳压电源 | ||
13、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 ||
数制和脉冲信号;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TTL门电路;CMOS门电路;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字显示;数据分配器和数据选择器 | ||
14、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 ||
双稳态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 ||
物理化学III | 1、理想气体 | |
理性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混合物 | ||
2、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 | ||
热 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heat)和功(work),热力学能, 恒容热, 恒压热, 焓,理想气体恒温过程, 恒压变温过程,恒容变温过程. 凝聚态物质的变温过程, 可逆过程和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标准相变焓, 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 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熵和熵增加原理, 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热力学第三定律, 规定熵与标准摩尔(规定)熵, 标准摩尔反应熵, Helmholtz函数和 Gibbs函数, 热力学基本方程。 | ||
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 ||
偏摩尔量,化学势与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 气体组分化学势。Raoult 和 Henry 定律,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溶液和理想稀溶液, 稀溶液的依数性 | ||
4、化学平衡和相平衡 | ||
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 | ||
化学反应的等压方程, 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相律 | ||
杠杆原理,单组分系统相图,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 | ||
气液平衡相图,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固态完全互溶和部分互溶的系统, 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 ||
5、电化学 | ||
基本概念,离子迁移数,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原电池热力学, 电极电势和标准。 | ||
6、化学动力学 | ||
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速率方程的确定,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典型复合反应,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法, 反应速率理论 | ||
7、界面现象 | ||
界面张力,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液-固界面, 溶液表面的吸附。 | ||
815 生态经济学 | 1、生态经济学的形成、内涵、特点与研究对象 | |
2、生态经济理论与其他理论之间关系 | ||
3、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能量流动与能值分析 | ||
4、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要素配置与功能 | ||
5、生态经济核算与科技政策 | ||
6、生态经济产业原理、分类与评价 | ||
7、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
816高级英语 | 1、语言学 | |
2、翻译 | ||
3、写作 | ||
817环境材料基础 | 1、生态环境材料的内涵与定义 | |
2、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
3、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 ||
4、生态设计的概念与方法 | ||
5、典型材料的环境问题及对策举例 | ||
818 综合日语 | 1、日本概况 | |
2、日本文学 | ||
3、日本文化 | ||
820有机化学I | 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定义、命名、同分异构体等) | |
2、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基本反应的类型及机理) | ||
3、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有机液体、固体合成及分离提纯方法) | ||
4、有机波谱学(红外、紫外、核磁、质谱基本原理及综合运用) | ||
5、有机化学理论及反应综合运用(目标产物合成路线的设计及选择等) | ||
821 自动控制原理 | 1、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 |
2、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 | ||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传递函数,结构图与结构图化简。 | ||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 ||
二阶系统时域分析,高阶系统时域分析,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 | ||
4、根轨迹分析法 | ||
根轨迹作图的基本法则,根轨迹图的绘制,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分析。 | ||
5、频率分析法 | ||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开环频率特性作图,频域稳定性判据,开环频率特性分析。 | ||
6、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 | ||
根轨迹法校正设计,频率法串联校正设计,参考模型法校正设计,频率法反馈校正设计。 | ||
7、非线性系统分析 | ||
相平面分析法,描述函数法。 | ||
8、采样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 ||
开环脉冲传递函数,闭环脉冲传递函数,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
822 信号与系统 | 1、信号与系统概论 | |
2、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 | ||
3、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 ||
4、傅立叶分析 | ||
5、拉普拉斯变换与传递函数描述 | ||
6、z变换 | ||
823 半导体物理 | 1、常见半导体(Si,Ge,GaAs)的晶体结构、能带结构和物理性质 | |
2、纯净半导体、掺杂半导体中电子状态,热平衡载流子浓度,以及相关温度特性; | ||
3、载流子迁移率,电场作用下载流子漂移运动,半导体导电性,相关温度特性,以及霍尔效应; | ||
4、非平衡载流子的复合-产生机理,载流子寿命,以及扩散运动特性,载流子连续性方程; | ||
5、同质PN结特性、电流-电压特性、电容特性、击穿特性; | ||
6、MOS结构特性、表面状态、电容-电压特性; | ||
7、金属-半导体接触特性,异质结相关概念; | ||
828激光原理 | 不指定内容范围 | |
832 交通信息与控制 | 1、交通工程的定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 | |
2、速度、流量和密度在交通工程中的概念和计算 | ||
3、概率论在交通工程的应用 | ||
4、交通流理论 | ||
5、道路通行能力 | ||
6、交通控制与管理基本概念和方法 | ||
7、交通仿真理论与方法 | ||
833 土力学 | 1、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 |
土的成因与特性,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结构与构造,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土的物理状态,土的渗透性,土的压实性,土的工程分类 | ||
2、土的应力计算 | ||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计算,各种条件下附加应力计算 | ||
3、土的压缩性与地基变形计算 | ||
土的压缩性,地基沉降计算(分层总和法及规范法),有效应力原理,地基固结度,固结理论的应用 | ||
4、土的抗剪强度 | ||
土的库仑定律,土的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土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 ||
5、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 ||
土压力概念,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仑土压力理论,挡土墙稳定性验算,土坡稳定分析原理 | ||
6、地基承载力 | ||
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与地基破坏的三种模式,荷载试验法,临塑荷载与临界荷载,地基的极限荷载,规范法 | ||
841 结构力学 | 1、平面体系几何构成分析* | |
2、静定结构分析*——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 | ||
3、静定结构影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