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输入手机网址:
m-jixun.iqihang.com
扫一扫进群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2017年中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所)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6-11-07
9983
2017年ust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所)考研招生简章已经公布,各院校每年都会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以及是否接收推免生上有细微变化,为帮助广大考生做好2017考研相关工作,启航考研会陆续对各院校的相关考研动态作出更新。
考研初试在即,如何在短的时间里发挥大的能量呢?“私密1对1”个性提分专家,一位老师一套个性化方案,针对所报院校专业,直击薄弱环节,稳固提分,
一、金属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现任所长杨锐研究员。经老一辈科学家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属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享誉海内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也是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
自2015年开始金属所研究生教育归口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培养和授予学位。
金属所以“创新材料技术、攀登科技高峰、培育杰出人才、服务经济国防”为使命。以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这些材料的结构、性能、使役行为及其防护技术,并注重材料制备、加工及工程化研究。金属所已初步形成基础、应用、开发的新格局: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为核心,瞄准国际前沿,解决重大的学科问题。应用研究以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为核心,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金属所研究生教育坚持“质量第一,精品教育”的教育理念,培养质量位居同学科前列。1997年获准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及硕士学位。在2003年、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质量评估中,金属所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综合排名均列全国第二。设立于1989年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是授予中国科学院在学研究生的最高荣誉,至今金属所有28人获此殊荣,居全院研究所前列。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金属所共有11篇论文获奖。
金属所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200余名,博士生导师81名,两院院士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支持者3名,“万人计划”支持者6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者41名,入选“青年千人计划”支持者3名;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配套齐全的科研仪器设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学术团体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关系;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学术环境,是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深造的理想选择。
金属所还为在学研究生建有配套良好的学习、体育、文娱、生活设施和标准间公寓,设立了各类研究生奖学金,其中奖助学金总额硕士生最高4.2万元/年,博士生最高7万元/年。
有关招生简章、政策、要求等信息将在金属所研究生部和中科大网站上公布。
二、联系方式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部
邮编:110016
联系人:李老师,魏老师,侯老师
电话:024-23998273
传真:024-23842016
网址:www.gs.imr.ac.cn,www.imr.cas.cn,yz.ustc.edu.cn
E-mail: imryzb@imr.ac.cn
QQ群: 127984993
三、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及导师
序号 |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 导师 |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部 | ||
1 | 材料疲劳与断裂机制 | 张哲峰研究员 |
张鹏副研 | ||
2 | 纳米结构金属材料变形行为与机理 | 卢磊研究员 |
3 | 新型微纳器件材料使役行为与失效机理 | 张广平研究员 |
4 | 材料形变与断裂机制计算模拟 | 杨金波研究员 |
5 | 金属材料强韧化设计 | 田艳中副研 |
阳华杰副研 | ||
6 | 生物力学与仿生材料 | 刘增乾副研 |
屈瑞涛副研 | ||
磁性材料与磁学研究部 | ||
7 | 低维材料中量子相变和器件研究 | 韩拯研究员 |
张志东研究员 | ||
8 | 拓扑绝缘体纳米结构的制备和输运性质 | 王振华研究员 |
张志东研究员 | ||
9 | 功能材料中的相变和熵变 | 任卫军副研 |
张志东研究员 | ||
10 | 低维材料的第一原理设计和物理性能 | 杨腾副研 |
张志东研究员 | ||
11 | 自旋轨道耦合对费米超流系统物理性质的影响 | 周可召副研 |
张志东研究员 | ||
12 | 薄膜中的交换耦合、磁电耦合及其输运性质 | 刘伟研究员 |
13 | 铁电薄膜的制备与评价 | 王占杰研究员 |
催化材料研究部 | ||
14 | 纳米催化机理与表征 | 苏党生研究员 |
刘洪阳副研 | ||
15 | 计算化学与模拟 | 李波副研 |
16 | 功能材料表征 | 张炳森研究员 |
固体原子像研究部 | ||
17 | 基于铁电极化的量子材料构筑及其亚埃尺度结构特性* | 马秀良研究员 |
18 | 智能材料微结构研究* | 叶恒强院士 |
杨志卿副研 | ||
19 | 金属材料基因组基础* | 王绍青研究员 |
马尚义副研 | ||
20 | 钙钛矿氧化物功能薄膜亚埃尺度的界面结构特性* | 朱银莲研究员 |
21 | 航空材料中形变和相变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 杜奎研究员 |
22 | 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 | 郑士建研究员 |
23 | 无机复合材料的界面精细结构* | 贺连龙研究员 |
24 | 钙钛矿结构铁性氧化物显微结构与性能的计算模拟* | 王宇佳副研 |
马秀良研究员 | ||
25 | 镁合金中长周期相的显微结构与缺陷特征* | 邵晓宏副研 |
马秀良研究员 | ||
钛合金研究部 | ||
26 | 钛合金复杂变形过程的模拟与优化* | 徐东生研究员 |
柏春光副研 | ||
工程合金研究部 | ||
27 | 钛合金氧化第一原理研究* | 胡青苗研究员 |
材料加工模拟研究部 | ||
28 | 金属结构材料的计算设计 | 陈星秋研究员 |
先进炭材料研究部 | ||
29 | 绿色能源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尹利长副研 |
成会明院士 | ||
080502 材料学 | ||
非平衡金属材料研究部 | ||
1 | 金属材料的表面纳米化* | 卢柯院士 |
史亦农副研 | ||
2 | 多尺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制备与性能* | 陶乃镕研究员 |
3 | 梯度纳米结构金属的应用基础研究* | 王镇波研究员 |
4 | 非晶合金涂层制备、性能及工程化应用* | 王建强研究员 |
5 |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 徐坚研究员 |
6 | 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 张海峰研究员 |
7 | 非晶合金* | 李毅研究员 |
8 | 金属纳米材料的变形机制与结构稳定性* | 李秀艳研究员 |
卢柯院士 | ||
9 | 纳米多孔金属智能材料* | 金海军研究员 |
10 | 非晶合金制备及成形 | 王爱民研究员 |
11 | 金属纳米材料的使役行为* | 韩忠副研 |
卢柯院士 | ||
高性能陶瓷研究部 | ||
12 | 纳米超级隔热材料* | 王京阳研究员 |
13 | 导电功能陶瓷薄膜* | 王晓辉研究员 |
14 | 极端环境陶瓷防护涂层* | 张洁副研 |
15 | 先进陶瓷的高通量设计* | 王杰民副研 |
王京阳研究员 | ||
16 | 超高温陶瓷材料* | 李美栓研究员 |
钱余海副研 | ||
环境功能材料研究部 | ||
17 | 环境功能材料* | 李琦研究员 |
18 | 薄膜电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探索 | 刘志权研究员 |
19 | 微电子微纳互联材料的制备、性能和表征* | 祝清省副研 |
先进炭材料研究部 | ||
20 | 新型能源材料的制备科学* | 成会明院士 |
21 | 石墨烯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 任文才研究员 |
马来鹏副研 | ||
22 |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能* | 刘畅研究员 |
侯鹏翔研究员 | ||
23 | 太阳能光催化材料* | 刘岗研究员 |
康向东副研 | ||
24 | 智能电化学储能器件研究* | 李峰研究员 |
孙振华副研 | ||
25 | 纳米碳基电子器件* | 孙东明研究员 |
26 | 催化剂与碳纳米管的精细结构关系研究* | 汤代明研究员 |
刘畅研究员 | ||
27 | 纳米炭复合材料的电热功能特性研究* | 曾尤研究员 |
高温合金研究部 | ||
28 | 单晶高温合金设计与制备 | 张健研究员 |
张少华副研 | ||
29 | 先进单晶高温合金的力学行为 | 楼琅洪研究员 |
李辉研究员 | ||
30 | 高强抗热腐蚀单晶的研究 | 郑志研究员 |
刘恩泽副研 | ||
31 | 先进高温材料及凝固技术研究 | 于金江研究员 |
刘金来副研 | ||
32 | 先进单晶高温合金设计与凝固技术 | 李金国研究员 |
刘纪德副研 | ||
33 | 高温合金组织表征与性能优化* | 袁超研究员 |
侯介山副研 | ||
34 | 复杂铸造型腔制备工艺的研究 | 刘恩泽副研 |
郑志研究员 | ||
工程合金研究部 | ||
35 | 宽温域多功能钛合金研究* | 郝玉琳研究员 |
李述军研究员 | ||
钛合金研究部 | ||
36 | 微量元素对钛铝涡轮叶片性能的影响* | 杨锐研究员 |
崔玉友研究员 | ||
37 | 深海用高强钛合金韧化研究* | 雷家峰研究员 |
马英杰副研 | ||
38 | 核级锆合金晶体学研究 | 李阁平研究员 |
39 | 3D打印钛合金组织调控* | 王清江研究员 |
陈志勇副研 | ||
40 | 非连续长纤维增长聚合物复合材料 | 隋国鑫研究员 |
41 | 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 | 王玉敏副研 |
张旭副研 | ||
功能薄膜与界面研究部 | ||
42 | 低维材料生长设计与应用* | 姜辛研究员 |
邱建航副研 | ||
43 | 半导体薄膜与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 | 姜辛研究员 |
刘宝丹研究员 | ||
44 | 纳米结构热电材料和能量转换器件* | 邰凯平研究员 |
专用材料与器件研究部 | ||
45 | 先进航空发动机封严涂层的摩擦学设计 | 段德莉研究员 |
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 | ||
46 | 变形镁合金加工工艺、再结晶与织构形成机制 | 陈荣石研究员 |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 ||
材料加工模拟研究部 | ||
1 | 先进高强高韧耐磨钢材料研究及其制备工艺开发* | 李殿中研究员 |
胡小强副研 | ||
2 | 高性能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 | 王培副研 |
李殿中研究员 | ||
3 | 稀土钢机理研究与工程应用* | 栾义坤副研 |
李殿中研究员 | ||
4 | 高性能核用焊材研制 | 陆善平研究员 |
5 | 外场作用下焊缝凝固行为研究 | 董文超副研 |
非平衡金属材料研究部 | ||
6 | 轻量化结构中的异种材料焊接技术* | 倪丁瑞副研 |
马宗义研究员 | ||
7 | 纳米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 王东副研 |
肖伯律研究员 | ||
分析测试部 | ||
8 | 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 | 蔡桂喜研究员 |
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部 | ||
9 | 复合防护涂层 | 裴志亮副研 |
孙超研究员 | ||
10 | 材料耐久性防护及工程化 | 李京研究员 |
魏英华副研 | ||
11 | 高温防护涂层 | 姜肃猛副研 |
宫骏研究员 | ||
12 | 太阳能储热介质的腐蚀与防护涂层研究* | 崔新宇副研 |
13 | 藕状铜的表面改性研究 | 杜昊副研 |
14 | 高温防护涂层研究 | 孔令艳副研 |
特殊环境材料研究部 | ||
15 | 新一代耐高温耐腐蚀核用结构材料 | 戎利建研究员 |
陈胜虎副研 | ||
16 | 特种薄膜 | 刘实研究员 |
熊良银副研 | ||
17 | 环保易切削不锈钢 | 姜海昌研究员 |
宋元元副研 | ||
18 | 四代核电快堆用抗辐照材料研究 | 马颖澈研究员 |
刘奎研究员 | ||
19 | 材料的超纯冶金技术研究 | 陈波副研 |
刘奎研究员 | ||
20 | 微重力环境下材料科学与实验技术研究 | 罗兴宏研究员 |
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研究部 | ||
21 | 结构化催化剂 | 张劲松研究员 |
22 | 多级孔陶瓷材料 | 杨振明研究员 |
23 | 合金凝固* | 赵九洲研究员 |
24 | 焊接质量控制技术 | 陈怀宁研究员 |
25 | 甲壳素基生物材料 | 赵岩研究员 |
精密管材研究部 | ||
26 | 新型圆珠笔用不锈钢 | 孔凡亚研究员 |
都祥元研究员 | ||
专用材料与器件研究部 | ||
27 | 新型磁兼容医用金属材料 | 任伊宾副研 |
28 | 口腔种植体的微生物腐蚀研究 | 徐大可副研 |
29 | 陶瓷基复合材料 | 汤素芳研究员 |
30 | 高强钢中合金元素的微观偏聚效应研究 | 王威副研 |
31 | 先进材料本构和成形极限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 宋鸿武副研 |
32 | 可溶解铝合金 | 汪伟副研 |
33 | 抗菌不锈钢的成形性能研究 | 杨春光副研 |
34 | 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 | 王全兆副研 |
马宗义研究员 | ||
高温合金研究部 | ||
35 | 一种难变形高温合金的超塑性变形研究 | 张伟红副研 |
孙文儒研究员 | ||
36 | 一种新型低膨胀高温合金的组织控制研究 | 刘芳副研 |
孙文儒研究员 | ||
37 | 高温合金复杂构件的组织与性能控制 | 李应举副研 |
杨院生研究员 | ||
38 | 高性能轻合金的成分设计与性能优化 | 罗天骄副研 |
杨院生研究员 | ||
0805Z1 ★腐蚀科学与防护 | ||
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 | ||
1 | 纳米智能防腐技术* | 李瑛研究员 |
2 | 纳米复合涂层 | 彭晓研究员 |
董志宏副研 | ||
3 | 激光增材制造 | 彭晓研究员 |
谢玉江副研 | ||
4 | 熔盐电化学 | 曾潮流研究员 |
刘会军副研 | ||
5 | 耐腐蚀硬质涂层研究 | 辛丽研究员 |
6 | 物理气相沉积高温涂层研究* | 朱圣龙研究员 |
沈明礼副研 | ||
7 | 新型缓蚀剂制备与性能 | 杨怀玉研究员 |
8 | 电化学材料技术 | 刘建国副研 |
9 | 超高温热障涂层研究 | 鲍泽斌副研 |
10 | 智能电化学制造 | 杜克勤副研 |
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 | ||
11 | 材料的腐蚀行为与损伤评价 | 韩恩厚研究员 |
12 | 基于响应的自修复型涂层 | 史洪微副研 |
13 | 材料的力学化学交互作用 | 王俭秋研究员 |
张志明副研 | ||
14 | 腐蚀控制技术研究 | 赵健副研 |
柯伟院士 | ||
15 | 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 | 郑玉贵研究员 |
16 | 微生物对金属大气腐蚀影响 | 王振尧研究员 |
韩薇研究员 | ||
17 | 力与大气腐蚀的协同作用 | 王振尧研究员 |
潘晨副研 | ||
18 | 自然环境腐蚀* | 孙成研究员 |
许进副研 | ||
19 | 耐温耐蚀纳米复合涂层研究 | 王震宇副研 |
刘福春研究员 | ||
20 | 工程结构腐蚀的仿真计算 | 王海涛副研 |
注:
1、以上研究方向均可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带*研究方向要求硕博连读。
四、初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2 数学二
921大学物理或922物理化学C或923材料力学
五、复试办法
1、复试原则
坚持科学选拔。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确保生源质量。
坚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坚持客观评价。业务课考核成绩量化,综合素质考核有较明确的等次结果。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2、复试内容
为提高复试工作有效性,并根据我所的学科特点,确定复试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专业素质和能力
①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②专业课笔试;
③专业面试;
④英语听说能力测试;
⑤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
①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人事档案审查或政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之前完成);
②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③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精神和身心健康情况;
④人文素养;
⑤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3、复试形式
1)专业课笔试
①专业课笔试原则上按照专业知识综合考试的形式进行。必答题部分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与测试,主要针对理工科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选答题部分针对物理、材料、加工、化学四大学科门类进行命题,考生可任选一类回答。考试内容及参考书见下表:
名称 | 课程名称 | 参考书及编者 |
物理类 | 固体物理 | 《固体物理学》方俊鑫、陆栋主编 |
《固体物理学》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 | ||
化学类 | 无机化学 | 《无机化学》武大、吉大等校编第三版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基础 | 《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主编 |
加工类 | 材料成形原理 | 《材料成形原理》陈平昌、朱六姝、李赞主编 |
《材料成形原理》吴树森、柳玉起主编第2版 |
各门类参考教材可任选其一。
②考试形式为闭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专业面试
①按照考生本科所学专业及报考类别分成若干相关专业组,进行分组复试。
②各专业组由至少5名相关研究方向具有副研究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面试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面试,每组设组长1名。
③面试主要采取问答形式。主要考核考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并对考生大学阶段学习成绩、科研活动以及工作业绩进行考察。考试时间20分钟左右。
④面试过程中,每位老师均要进行书面记录。每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考核小组简短讨论后,每位主考教师当场独立评定分数。计分原则是考生的初评分为所有主考教师给定成绩的平均分。为保证各组评分的可比性,各组评分采用统一的量化标准。
⑤各专业组面试结束后,由组长组织主考教师对全组考生初评分情况进行复核,对多数主考教师有异议的考生,由全体主考教师对照书面记录和比较全组考生情况进行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重新独立评分,按计分原则得出考生的最终专业面试成绩。
⑥如需对考生进一步考查时,可再次另行组织专业面试。
3)英语听说能力测试
①主要测试考生听音辨义、理解日常交谈内容、以及是否能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考试时间8-10分钟。
②测试分组进行,每组设两位主考教师。
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贯穿于审查考生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政审以及复试各个环节中进行。
4、同等学力考生复试
对同等学力考生,须严格复试。应加强对本科主干课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查,其中加试的闭卷笔试科目为2门,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由我所自行组织命题,难易程度按大学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每门科目考试时间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加试科目及参考书如下表:
5、体检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实施。
6、提交材料
参加复试的考生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①参加复试的考生应携带准考证、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往届生)和身份证(应届本科生还需交验学生证),备复试报到及参加复试各环节时查验;
②本科毕业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出具并加盖公章的考生大学本科课程成绩单;
③政治审查材料(加盖公章并密封),应届毕业生由考生所在学校院系学生办公室出具,非应届毕业生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
④反映考生英语水平的成绩证明或证书(复印件);
⑤考生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科研成果及其它原创性工作成果的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⑥考生的主要获奖证书(复印件);
⑦考生简历;
⑧其它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7、复试成绩及最终成绩
复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课笔试成绩(满分100分)×40%+专业面试成绩(满分100分)×45%+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成绩(满分100分)×15%。
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复试成绩占比50%,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
六、录取
依据考生总成绩,结合考生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创新精神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及我所专业需求等进行综合排名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任一门加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不计入总成绩,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七、调剂
金属所各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发布。
八、学费标准
8000元/学年。
以上就是ust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所)研究生招生简章,请考生认真阅读。预祝广大考生进入理想院校。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涵盖31省,862所院校,756个专业
为考研学子提供院校咨询专业咨询备考咨询
使用声明:
1.本查询系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研招单位招生网及对外公开的数据、国家官网公布的数据
2.本平台历年高校数据仅供考生参考,如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
一对一答疑
首页 | 研究生兼职 | 付款方式 | 集训基地 | 关于我们 | 产品合作 |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8-2020 jixun.iqihang.com 京ICP备16065416号-7
北京市启航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08-750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