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_院校招生简章_院校招生简章考研网 - 启航考研院校库

公司logo

北京建筑大学

联系方式:010-68322241

  • 地区:北京
  • 类型:理工类
  • 隶属:地方所属

学科建设:硕士点:一级12 博士点:1

院校排名:综合排名:293 理工类:1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首页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2-11-23

5821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符合下列条件者,经所在学校或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可以报考: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有免试推荐权的高等学校推荐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专业只接收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院校的推荐生;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只接收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教育评估院校的推荐生;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只接收通过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院校的推荐生);

  (3)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进修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见报考条件第2条)要求。

  2.各专业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要求必须进修的本科课程

  (1)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设计艺术学专业,以及建筑学硕士类别:考生须持进修课程成绩单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进行审核确认;

  (2)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原理(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3)岩土工程专业:建筑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地下结构;

  (4)结构工程专业:建筑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高层建筑结构、钢结构;

  (5)市政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一)、水质工程学(二)、建筑给排水工程、水力学、水微生物学;

  (6)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计算机技术及任1门专业课;

  (7)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结构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

  (8)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桥梁工程、结构力学、土力学、地下结构;

  (9)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或测量平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C语言(或数据结构)、空间定位技术及应用(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10)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交通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

  (11)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领域:水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

  (12)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项目管理领域: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技术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建设法规、西方经济学等课程中不少于3门课程;

  (13)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建筑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建设法规、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管理等不少于3门的课程,或管理类与经济类本科主干课程中的不少于3门的课程;

  (14)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按照报考该领域研究方向对应的上述专业进修本科课程。

  3.其它注意事项

  (1)跨专业报考范围一般应在本学科门类内进行,跨门类报考须在报名前应与相关专业设置学院联系咨询;

  (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建筑学硕士类别只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园林、工业设计、环境艺术专业的考生;

  (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只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艺术专业的考生;

  (4)建筑技术科学专业只接收建筑学、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考生;

  (5)设计艺术学专业只接收建筑学、工业设计、城市规划(或园林)专业的风景园林(部分)、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室内与家具设计(部分),以及艺术类下设相关专业(如,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雕塑、绘画、摄影、动画、美术学等)的考生;

  (6)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设计艺术学专业,以及建筑学硕士类别不接收跨专业的专科考生;

  (7)不接收单独考试考生。

  二、报名办法

  1.考生报名全部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考生通过网上报名后,到单位所在省市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地点确认报名信息、照相;北京地区考生网报后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确认报名信息、照相;

  2.报名时间为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时间,请向当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

  三、入学考试

  1.北京地区考生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参加考试;

  2.外埠考生初试在当地进行,地点由当地招生办指定;

  3.初试时间以准考证通知的时间为准;

  4.统考科目(政治理论、英语、数学)按教育部制定的考试大纲进行;

  5.初试成绩在3~4月份通知;

  6.复试一律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进行,时间为4~5月份,以学校通知为准。

  四、复试、录取

  1.根据初试成绩,按教育部公布的复试基本要求及初试合格分数线择优进行复试;复试时收取100元/人复试费;

  2.对复试合格考生按初试和复试综合成绩排队,择优录取;

  3.录取通知书一般在6月中旬发出;

  4.入学时间一般为9月初。

  五、其它事项

  1.考生在报名时无需填写导师姓名,待正式录取且开学报到后,由所在二级学院组织导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和分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导师,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负责联系介绍导师;

  2.学术型研究生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根据复试相关工作要求于入学前确定导师;

  3.定向、委培生,自筹经费生需由考生、考生所在单位与本校签署定向、委培、自筹经费协议;

  4.政治理论、英语、数学往年考题和本年度的考试大纲,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发行,学校不办理代销业务,也不出售历年专业考试试题;

  5.考前专业课答疑在本校进行,具体安排请及时关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网站;

  6.各专业招生人数为暂定招生人数,录取时按上级批准规模数和合格考生人数做适当调整;

  7.本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4学年,超过3学年的须另交培养费。本校在规定学制年限内,免收计划内研究生学费,计划外研究生须按6000元/学年缴纳学费;

  8.考生对所关心的问题若要详细了解,请向本校下列单位(部门)及人员咨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姚 远 010-68322333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吴智鹏 010-68322520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莫 放 010-68322126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杨 娜 010-68322086

  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 王莉琴、王 媛 010-68322197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刘 星 010-68322531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张媛媛 010-68322514

  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 刘艳华 010-68322137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丁建峰 010-68322241或68322452

  学校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政编码: 100044

  学校主页: http://www.bucea.edu.cn

  研究生处网页: http://yjsc.bucea.edu.cn

  主管部门: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办公地点: 办公楼209室

  学校概况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至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1978年成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高校;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2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西城校区占地约13.3公顷,校舍建筑面积约16万m2;大兴新校区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占地约67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38万m2,列入北京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2011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后,生均占地面积约为101 m2,生均校舍面积约为41 m2,生均教学科研用房约为23 m2。

  学校一贯坚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办学定位,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协调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环境。学校的建设发展与首都城乡建设紧密相关,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息息相关。学校把握办学定位,以满足首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为使命,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形成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工为主,理、工、管、法、文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行业关联紧密为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值为1.47亿元,生均设备值为1.98万元。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9205个,计算机3754台。图书馆藏书112.1万册,生均149册,电子图书文献21.5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24个,自建特色数据库8个,中外文期刊1237种;并与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成为全国建筑类图书最齐全的高校。

  学校现设有10院3部,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学校重视学科专业规划建设,形成了市级、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级、市级、校级特色专业等层次清晰,服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较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成为土建类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建筑类院校之一。学校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优化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服务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学科专业特色和发展要求,将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及各个教学环节中。学校199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多年来,学校已为首都城乡建设领域输送了50000余名优秀的专业人才,成为不可替代的建筑类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建筑学等5个专业通过建设部专业教育评估;“十一五”期间,在教育部和北京市“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获得市级以上质量工程标志性成果近百项,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目前全校共有2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和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培养类别、领域;有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共建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北京市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大学科技园1个。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学术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两院院士周干峙教授、李德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和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为学校兼职和客座教授。学术队伍中现有专任教师567人,其中教授101人,副教授248人,159人具有博士学位。

  目前,学校有北京市政府参事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才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2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2个,北京市管理创新团队1个,在全国各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担任委员的专家12人。

  学校借助地缘优势,与100余家在京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选聘了200余名企业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鼓励交叉学科选题、校企联合培养,不仅拓宽了研究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其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4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奥本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联合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美国玛赫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法国佩雷集团联合建立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并联合培养高职生。学校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于2004年招收外国留学生。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10544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6424人,研究生888人,留学生6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3172人,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得到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近5年,毕业研究生主要就业于在京的工程设计研究、科研单位及建筑工程企业等,直接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等工作,为首都城乡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骨干、带头人和业内技术及管理骨干。学校2009年被评为“北京地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成为第二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围绕城乡建设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近5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600余项,其中国际合作课题20余项、国家级课题193项、省部级课题217项;科技服务总经费达到5.94亿元,到校科研经费2.65亿元,连续4年位于市属院校前3位;公开发表科研、教研论文4095篇,其中核心期刊1797篇、三大索引收录608篇;出版著(译)作和教材237部;获专利4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4项,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在市属高校中位居前列。

  学校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立德树人,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以学科为引领,以科技做支撑,以质量求发展,充分发挥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根据服务首都城乡建设的要求,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的步伐,在未来10年,使学校办学水平居全国建筑类院校和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先进行列。

【25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5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5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END

涵盖31省,862所院校,756个专业

为考研学子提供院校咨询专业咨询备考咨询

使用声明:

1.本查询系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研招单位招生网及对外公开的数据、国家官网公布的数据

2.本平台历年高校数据仅供考生参考,如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

 一对一答疑

获取一对一答疑

首页 | 研究生兼职 | 付款方式 | 集训基地 | 关于我们  | 产品合作  |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8-2020 jixun.iqihang.com 京ICP备16065416号-7

北京市启航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08-750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30号